首页|English

下载

全本简本数据

联系方式:

全球状况

  2.1.1 全球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及变化
  2010年全球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 为118.75万km2,占全球陆表总面积的0.88%。按照大洲统计(表2-1),2010年各大洲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全球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依次为:亚洲(34.87%)、欧洲(27.30%)、北美洲(24.66%)、非洲(6.59%)、南美洲(5.09%)和大洋洲(1.50%)。其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大洲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总和占全球的86.83%。
  2000年全球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3.01万km2,十年中增加了5.74万km2,变化率为5.08%。按照大洲统计,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十年变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非洲(12.30%)、亚洲(6.41%)、北美洲(5.38%)、大洋洲(5.06%)、南美洲(4.12%)和欧洲(1.80%)。其中,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变化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所占全球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也在增加。从增量占比看,亚洲对全球城乡建设用地增量的贡献率最大,达43.44%;其次是北美洲,为26.03%;其他依次为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注:不包含南极洲。数据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8位,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下同。

 

  2.1.2 主要国家面积及变化
  2010年全球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排在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巴西、德国、法国、日本和墨西哥(表2-2和图2-1),这十个国家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总和占全球的61.26%。
  2000年至2010年,主要国家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排在前十位的国家位次没有变化。十年间,中国的变化率最大,为11.17%,居主要国家之首;而德国和乌克兰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在这些主要国家中,只有中国、墨西哥和美国的变化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增量占比看,中国和美国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28.17%和20.48%,两国之和占全球新增总量接近一半。

 

  2.1.3 空间分布特征
  (1)经纬度分布特征
  受海洋分割和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的限制,全球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图2-2)。从纬向上看,全球城乡建设用地82.28%分布于20~60°N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北半球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全球总量的90.69%,而且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大的国家均分布在北半球,如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南半球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仅占全球总面积的9.31%,其中南半球97.39%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于0~40°S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
  从经向上看,东西半球城乡建设用地呈西多(67.66%)东少(32.34%)分布。东半球主要分布于60~140°E之间,其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东半球总面积的84.04%,西半球主要分布在50~80°W和120~180°W两个区间,这两个区域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西半球总面积的80.43%。


  (2)气候区分布特征
  根据柯本—盖格气候带分区(表2-3),全球城乡建设用地多分布于常湿冷温、常湿温暖和草原气候区,约占全球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0%。
  根据十年的变化情况,草原和常湿温暖气候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较大,超过1万km2,其他气候区面积增长均小于1万km2;从变化率看,荒漠气候带、热带干湿气候带、草原气候带和冬干温暖气候带增长率超过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冰原气候带则出现负增长。


  (3)海拔高程分布特征
  根据500m间隔高差统计(表2-4),2010年全球城乡建设用地多分布于海拔0~500m之间,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海拔0~1000m之间占85%以上;海拔0~2000m之间占95%以上。
  从十年的变化情况看,各段500m间隔高差范围的城乡建设用地的增长均超过4%,其中以海拔1000~1500m之间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最快,达8.74%;以海拔0~500m之间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量最大,达3.57万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