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及变化
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差异对比分析
下载
联系方式: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陈利军
邮箱:chenlj@nsdi.gov.cn
电话: 010-63880377
网址: www.globallandcover.com/glc/
地址: 北京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
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3.1.1 主要经济共同体对比
按照全球主要经济共同体进行统计分析(表3-1),八国集团联盟(以下简称G8),即世界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及俄罗斯)的城乡建设用地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其中美国的城乡建设用地占G8的近50%。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城乡建设用地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其中中国占金砖五国城乡建设用地的近45%。欧盟的城乡建设用地占全球总量的近16.56%,其他经济共同体包括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南美洲国家联盟、南亚、非盟、东盟、阿盟及东北亚等的城乡建设用地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均低于10%。
注:G8包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
金砖五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东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东北亚包括:朝鲜、韩国和日本;
南亚包括: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
欧盟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
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包括: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
南美洲国家联盟包括:安第斯山国家共同体成员国(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其他成员国(智利、圭亚那、苏里南)和观察员国(巴拿马、墨西哥);
非盟包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乍得、科摩罗、刚果(布)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阿盟包括: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叙利亚、突尼斯、索马里、利比亚、约旦、阿联酋、黎巴嫩、巴勒斯坦、科威特、毛里塔尼亚、阿曼、卡塔尔、巴林、吉布提和科摩罗。
从近十年的变化看,非盟的变化速度居首,变化率达12.56%,其他变化较大的经济共同体有阿盟、金砖五国和东盟,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增量占比看,金砖五国贡献最大,达37.77%,其中中国的增量占金砖五国新增总量的近75%;G8对全球城乡建设用地新增总量的贡献其次,达30.87%,其中美国的增量占G8新增总量的近67%;非盟的变化率最高,但其增量占比仅为13.86%;其他经济共同体包括欧盟、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南美洲国家联盟、南亚、东盟、阿盟及东北亚等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量占比均低于10%。
2010年全球地均人口、人均占地和地均GDP分别为5776人、173.13m2/人和52.11百万美元/km2(表3-2)。通过对主要经济共同体的城乡建设用地与经济的关联分析,全球只有G8和欧盟的地均人口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和南美洲国家联盟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其他国家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非盟、东盟和南亚则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人均占地来看,G8在500m2/人以上,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他经济共同体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非盟、东盟和南亚低于100m2/人。从地均GDP看,只有东北亚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倍以上,G8和欧盟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南美洲国家联盟、阿盟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他经济共同体则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非盟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3。
从变化情况看(表3-1和表3-2),非盟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快,人口增长也快;南亚城乡建设用地增长不显著,但人口增长较为显著,反映了这些地区地均人口增长较快,而人均占有面积下降较多。从地均GDP变化情况看,金砖五国和南亚地区的用地效率提高很快,近十年提高了200%以上;提高100%以上的经济共同体有东盟、非盟、阿盟、南美洲国家联盟和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G8、欧盟和东北亚地区增速则较缓。
3.1.2 主要国家对比
利用人口和GDP统计数据,计算全球典型国家的地均人口、人均占地和地均GDP等指标,对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初步分析(表3-3和图3-1),国家间差异十分明显,基本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三个集团。
2010年发达国家地均人口普遍低于5000人/km2,而欠发达国家普遍高于10000人/km2,发展中国家差异较大,如菲律宾高达31734人/km2,俄罗斯则低于1500人/km2。中国为8355人/km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0年发达国家人均占地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欠发达国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人均占地约为欠发达国家人均占地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发展中国家则差异较大。中国人均占地为119.69m2/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0年发达国家地均GDP普遍高于60百万美元/km2,欠发达国家普遍低于35百万美元/km2,发展中国家差异较大,哥伦比亚高达143.26百万美元/km2,俄罗斯则低至15.05百万美元/km2。中国为37.90百万美元/km2,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综合三种指标分析,各国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欠发达国家的人均占地和地均GDP远低于世界水平。其中,人均占地最小的国家为尼泊尔,仅为14.98m2/人,地均GDP最低的国家为刚果(金),仅为2.77百万美元/km2。与上述两项指标相反,欠发达国家的地均人口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尼泊尔,其每平方公里上的人口数高达66773人,表明这些国家地均人口大,可利用资源较少且利用率低。
对于人口少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如俄罗斯,其人均占地相对较高,地均人口相应较低,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该国人均可利用资源较高;但同时,俄罗斯地均GDP较低(15.05百万美元/km2),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表明该国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对于人口较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其地均人口较高,人均占地较低,如印度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为24550人,人均占地为40.73m2/人。其地均GDP仅为34.66百万美元/km2,表明该国人口过多而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于人口适中的国家,地均人口适中,如委内瑞拉为7840人,地均GDP也较高,为105.47百万美元/km2,表明该国人均资源较多,资源利用率较为合理。
从十年变化情况看,欠发达国家的地均人口增长很快,人均占有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也很快,变化率普遍超过10%;而发达国家的地均人口增长较缓,人均占有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也较缓,甚至部分国家出现少量增长。同时,欠发达国家地均GDP增长迅速,普遍高于100%,部分国家甚至超过300%;而发达国家地均GDP增长较缓,普遍低于100%。发展中国家在地均人口、人均占地和地均GDP这三项指标变化上,则兼具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