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下载

全本简本数据

联系方式:

不同区域大型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

  中国陆表水域空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但是大型陆表水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蒙新、东部平原、东北平原与山地和云贵高原五大湖区(图3-2)。
  青藏高原湖区位于高原腹地,陆表水域多以内陆湖为主,冬季湖泊结冰期较长,冰雪或冰川融水是湖泊补给的主要形式。丰水期通常出现在4月末至5月初,此时冰雪融化较多,湖泊获得较大补给;夏季7~8月,青藏高原陆表水域面积有稍许减小。2012年第1~121天以及第289~361天为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结冰期,冰冻期湖面面积稳定。其他时期为消融期,湖面面积略有波动,2012年最大、最小面积差值为949 km2。总体上,青藏高原湖泊群水域平均被水覆盖时长较长,波动性小(图3-3)。

  东部平原湖区位于北京、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安徽、湖北、上海、福建、广西、香港、澳门和台湾等省市自治区,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东部平原湖区濒临海洋,气候温暖湿润,湖泊补给较丰,丰水期多出现在降水较多的7~8月。2012年,东部平原地区湖泊面积从第25天的14415 km2逐渐增加到第137天的15634 km2,随后又有微弱减小;第137天的面积极大值与2012年东部平原湖区4月末5月初丰富的降水有关。2012年东部平原湖区陆表水域面积最大值出现在第233天,为15928.7 km2,随后面积逐渐减小至第305天的14687.8 km2,一年中面积的最大与最小差值为1601.7 km2,为五个湖区中年内面积变化最大的,表现了东部平原湖区陆表水域的较大波动性(图3-4)。

 

   蒙新湖区位于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宁夏以及甘肃等省和自治区,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内陆,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补给不足,蒸发强度超过湖水的补给量。因此,气候变化特别是水热条件的配置是控制蒙新湖区湖泊变化的主导因素。另外,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兴修的大量水利工程截留用水,使许多湖泊水源减少甚至断源,同样也引起了湖泊水域面积的巨大变化。2012年第1~121天以及305~361天为蒙新湖区湖泊的结冰期,冰冻期湖面基本稳定。该地区湖泊从153天到193天面积在8334.2 km2上下波动,209~241天,湖泊面积快速增加至8590.60 km2,249~297天,湖泊面积波动性增加到年内最大值8604.1 km2,一年内最大最小面积差值为275.3 km2。总的来说,蒙新湖区湖泊面积在4~6月缓慢增长,7~8月雨季增长较快,9~10月呈现波动性增长(图3-5)。

  东北湖区位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三面环山,中间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湖泊主要分布在河流密集的平原区。东北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短凉多雨,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70%-80%,此时湖泊补给充足,水位高涨,水域面积最大;冬季寒冷多雪,温度较低,湖泊冰冻期较长。2012年第1~89天以及305~361天为东北地区湖泊的结冰期,面积基本稳定。第97~121天面积保持在2500 km2左右,第145天面积下降至2406 km2;随后水域面积增加,在第289天达到最大值2651 km2。总的来说,东北地区湖泊在4~5月面积偏小,从7月份雨季开始,面积快速增加,一直到10月份进入结冰期,面积再次稳定(图3-6)。

  云贵高原湖区位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四省,均为外流淡水湖;湖区内较大的湖泊分布在断裂带或各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多为构造湖,水体较深。相对于其他湖区,云贵高原湖泊面积年内变化最小,湖泊主要得到西南季风带来降水的补给,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湖泊水位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2012年8月水域面积最小,相对于往年是个异常情况,可能与当年的干旱及用水量增大有关。总体上,云贵高原湖区湖泊波动性小,但由于高原湖泊换水周期普遍较长,自我调节能力较低,生态系统较脆弱(图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