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1982~2012年陆地植被生长变化与发展趋势

  5.2.1 2012年植被生长与背景值差异
  从MLAI看,2012年中国夏季植被生长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升降相对明显,西部不明显的基本格局。明显上升区主要分布在28°~32°N附近沿线的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和湖北南部,以及110°E沿线附近的陕西东部农业生产区,东部其它大部分区域处于上升区;明显下降区则呈斑块状镶嵌在广大的东部地区,主要斑块有苏沪浙东部沿海、呈倒“N”形分布的大小兴安岭外围与呼伦贝尔草原并沿科尔沁沙地西侧西南方向间断延伸到北京地区、西藏南迦巴瓦峰与云南怒山沿线地区以及新疆伊犁草原等四大区域,此外,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区以及青海、西藏和四川的高寒草甸区等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图5-4)。
  ALAI与MLAI指标所反映的共同点是:(1)28°~32°N附近沿线的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和湖北南部区域均为明显上升区,(2)苏沪浙东部海岸带和西藏南迦巴瓦峰与云南怒山沿线地区均为明显下降区;不同点是:(1)MLAI为明显上升区的110°E沿线附近的陕西东部农业生产区ALAI变为一般上升区,该区域主要为果树等经济林生产区,而28°~32°N主要为粮食作物种植区;(2)MLAI指示的25°N以南的广大地区(珠三角、汕头地区、昆明南部广大区域等除外)为一般上升区,而ALAI变为明显上升区,这可能与该区域主要为粮食作物和经济林生产区以及自然分布的常绿林有关;(3)MLAI指示的大小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以及新疆伊犁草原等两大主要下降区,ALAI指标上降幅减弱。

 

  5.2.2 植被生长变化趋势

  中国大部分区域MLAI的31年来变化趋势总体以上升为主,下降为辅(图5-5)。MLAI明显上升区主要分布在28°~32°N间的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和湖北南部,东部其它大部分区域处于一般上升区;明显下降区最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周边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并沿科尔沁沙地西侧向南间断延伸到北京地区。此外,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地区以及青海、西藏和四川的高寒草甸区等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ALAI与MLAI指标反映的共同点是:(1)28°~32°N间的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和湖北南部区域均为明显上升区;(2)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地区和西藏南迦巴瓦峰与云南怒山沿线地区均为明显下降区。不同点主要是:(1)MLAI指示的25°N以南一般上升区(珠三角、汕头地区、昆明南部广大区域除外),ALAI变成为明显上升区;(2)MLAI指示的大小兴安岭东侧与呼伦贝尔草原下降明显区,ALAI变为一般下降区,该区域沿科尔沁沙地西侧向南间断延伸到北京地区。

 

  5.2.3 中国各省LAI变化排名

  根据中国各省2012年MLAI与31年背景值比值(RMLAI)的变化统计,中国32个省份中上海和江苏的RMLAI低于1.0,其它30个省份比值均大于1.0,说明除上海和江苏外,其它省份MLAI均呈不同程度上升态势。排名前3名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山西和甘肃,后三位依次为上海、江苏和台湾。
  上海和江苏RALAI也同样小于1.0,其他省份均大于1.0。排名前3名的省份依次为宁夏、山西和陕西,最后三位依次为上海、江苏和西藏。

  从排名看,前三位均为“三北”地区省份,这反映中国近几十年“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成效明显。上海和江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城市快速扩张导致大量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流转为建设用地引起的。资料表明,上海和天津是目前全国国土开发度最高的两个地区,国土开发度(即区域建设用地与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超过30%,其次是北京和江苏两省,国土开发度约20%,明显高于其它省份。天津的RMLAI和RALAI均排名倒数第四位与其高国土开发度相吻合;国土开发度位列第三的北京,在RMLAI和RALAI比值排名上分别排在第20和第14位,说明北京在保护自然植被和绿化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台湾RMLAI名列倒数第三,主要是由于中央山脉与玉山山脉之间森林区降水减少所致。
  MLAI比值排名后10位的省份除了西藏、云南外,其它8个都是沿海省份,这些省份理应排名靠前,而造成其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土开发度相对中西部地区要高,以及与一些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或被改为经济林(或经济作物)有关。ALAI比值排名后10位的省份中,同样东部省份主要是由于国土开发度相对高以及自然植被减少有关,而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4省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定程度上加剧西部地区的干旱程度,从而总体不利植被生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