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与供应形势分析
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
南亚与东南亚农业主产区主要是一年一熟和两熟制,三熟制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红河三角洲和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图3-14)。水稻是该区的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主要种植在印度和缅甸。总体上,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和越南作物长势较差,而印度、缅甸作物长势接近平均水平。4~7月,耕地种植比例较近5年平均水平偏高5.5%,增幅超过全球其他农业主产区(表3-7)。作物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缅甸的伊洛瓦底三角洲、越南的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洞里萨湖地区以及泰国中部和东北地区,未种植的耕地大多分布在印度拉贾斯坦邦北部。
图3-14 2014年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复种指数(%)
表3-7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的农情指标
注:同表3-2。
2013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主产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高值区域集中在印度西北部地区,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南部和主产区的东部。2013年10月~2014年1月对应印度东北部地区冬季作物生长期,植被健康指数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在印度中央邦,1~4月充沛的降水使得该地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高于平均水平,作物长势好于平均水平。同期,在印度中北部、马圭地区和缅甸的旱作区,作物长势好于平均水平。
表3-8 2014年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的农业气象指标
注:同表3-1。
2014年全年降水量高于平均水平8%,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与近年平均水平保持一致(表3-8),主产区大部分地区作物长势好于平均水平。4~10月为主产区的雨季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显示同过去13年平均水平相比,降水增加了9%,温度偏高1.2℃,光合有效辐射增加了3%。空间分布上,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在5月降水明显增加,其余大部分国家的降水处于平均水平。可能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在缅甸的旱作区、泰国的北部与中部、印度西北的旁遮普邦、北方邦、拉贾斯坦邦以及中央邦地区在4~6月期间有比较明显的旱情,旱情的发生导致主产区内印度西北区域、缅甸的旱作区作物生长状况较差,最佳植被状态指数较低(小于0.5),最终导致整个主产区4~7月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仅为0.73。8月中旬在印度东北部的梅加拉亚邦与西部的阿萨姆邦、孟加拉国的兰朗布尔、达卡以及锡尔赫特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图3-15)。除8月之外,7~10月份主产区总体降水和气温都稳定在平均水平,主产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均值达0.86,作物长势总体较好,在泰国东北部、柬埔寨的班迭棉吉、马德望、暹粒省以及印度的中央邦等地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10月份,台风“哈德哈德”对印度的安德拉邦和奥里萨邦的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图3-15 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降水距平聚类空间分布(a)
及相应的聚类类别过程线(b)
注:同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