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

  2014年全年,中国东北地区光合有效辐射与近13年平均水平持平,温度略高于近13年平均水平,降水量偏低4%,潜在生物量偏低2%。其中,在4~10月该区作物的主要生长时段中,降水量与近13年平均相比偏低6%,温度偏高0.5℃,潜在生物量偏低4%(表4-1)。

表4-1 2014年东北地区农业气象指标


注:同表3-1。
  2014年4月中旬之前,东北区没有作物生长。1~4月,该区降水异常,降水量与近13年平均相比偏低50%,但由于2013年10月到2014年1月充沛的冬季降水(+68%),未影响到春播作物的播种。4~7月,该区降水量比近13年平均水平偏低9%,潜在生物量与近5年平均相比下降12%,但该区总体作物长势略好于近5年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受严重的干旱影响,辽宁和吉林中部区域7月之后作物长势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图4-2),这些区域最佳植被状态指数明显偏低,介于0.5和0.8之间。8月初持续的少雨天气导致东北部分地区尤其是辽宁西部遭受严重旱情影响,作物长势较差,NDVI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图4-3);8月中下旬开始,降水量逐渐增加,旱情相应缓解,但已无法挽回玉米单产的损失。作物生长过程线显示,东北区植被指数的峰值不及去年和近5年平均水平。整个作物生长期内,辽宁省作物生长受旱情影响较大,尤其是辽宁中西部区域,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不及东北其他地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龙江南部地区全生育期NDVI均高于平均水平,最佳植被状况指数显示该地区作物长势超过近13年历史最优水平。2014年冬季东北区充足的降雪确保了土壤墒情,为2015年的春播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图4-2 2014年7~10月东北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图4-3 2014年东北区作物生长过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