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与供应形势分析
黄土高原区
黄土高原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和河南西北部,该区的主要作物有春小麦、冬小麦、玉米、大豆和蔬菜。2014年该区降水和温度均高于近13年平均水平,2013年10月~2014年6月(冬小麦生育期)、2014年4月~10月(覆盖春季、秋季作物生育期)、2014年1~12月三个时段降水分别偏多21%、11%和18%,温度分别偏高0.6℃、0.3℃和0.4℃,导致全年潜在生物量偏高17%,光合有效辐射在这三个时段均偏低(表4-6)。2014年,该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均高于0.81,作物长势总体良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宁夏西南部部分地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极高(大于1),表明该区作物长势达到近13年最佳水平。全区复种指数为125%,比近5年平均水平高5%,表明2014年该区农田利用率较高(表4-7)。
表4-6 2014年中国黄土高原区农业气象指标
注:同表3-1。
表4-7 2014年中国黄土高原区农情指标
注:同表3-2。
2013年11月,天气条件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而在12月,降水量明显低于上年,作物生长状况呈现出随着降水的变化而波动的情况。3~4月是黄土高原区冬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虽然作物生长状况波动剧烈,作物长势仍好于近5年平均水平,尤其是山西北部和河南西北部,这与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分布相一致(图4-11)。2014年4~7月,由于充足的降水,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甘肃中部、陕西北部以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作物长势良好。与此相反,受严重干旱影响,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中部地区作物长势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潜在生物量和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也证实了该现象)。秋粮生长季内全区耕地种植比例减少1%,未种植耕地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定西地区(图4-12)。
NDVI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图4-13),玉米生长季内(7~10月),宁夏南部、陕西中部及山西南部地区,作物长势良好。9月初,农业气象条件适宜,总体有利于秋粮作物成熟。
图4-11 黄土高原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图4-12 黄土高原区7~10月耕地种植状况
图4-13 黄土高原区NDVI距平聚类空间分布(a)及相应的聚类类别过程线(b)
注:同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