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与供应形势分析
华南区
华南区主要作物为双季稻,主要种植在广西南部、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通常早稻是3~4月播种,6~7月收获;晚稻是6~7月播种,10~11月收获。全年来看,华南区早稻长势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晚稻长势趋于平均水平。与过去13年平均水平相比,该区2014年全年降水处于正常水平,温度偏高0.6℃,光合有效辐射偏低1%。其中4~10月降水偏高5%,温度偏高1.2℃;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降水偏多16%(表4-12)。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耕地种植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复种指数偏低13%(表4-13)。
表4-12 2014年华南区的农业气象指标
注:同表3-1。
表4-13 2014年华南区的农情指标
注:同表3-2。
4~7月,华南区作物长势总体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作物生长过程线和NDVI距平聚类图(图4-20,图4-21)也表明全区约60%的耕地作物长势在5月中上旬明显偏差,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福建沿海地带,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介于0.5和0.8之间的值也主要分布在此区域。4~7月期间,华南区大部分未种植耕地分布在云南省南部。
图4-20 2014年华南区作物生长过程线
图4-21 华南区NDVI距平聚类空间分布(a)及相应的聚类类别过程线(b)
注:同图3-4。
7~10月监测时段覆盖了早稻收获-晚稻播种-晚稻成熟的过程,华南区的作物长势总体处于平均水平。其中,南部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多处于0.5~0.8之间(图4-22)。在福建南部、广东中部和南部,作物生长过程线略高于平均水平,表明该地区的水稻长势良好,单产有望增加,这与偏高的降水量有关(福建降水量偏多21%,广东降水量偏多12%)。8月下旬开始,南方地区作物长势稳定在近5年平均水平,仅广东雷州半岛部分区域在9月初和10月初作物长势较差(图4-20,图4-22和表4-13)。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作物长势与近5年平均水平持平,降水偏高20%,温度偏高0.5℃,光合有效辐射偏低3%。福建省降水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少76%,降水量仅有57mm,不利于该地区冬小麦生长。全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为0.88,耕地种植比例与近5年平均水平持平。作物长势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处于0.8~1.0之间,甚至超过1.0,意味着该地区的晚稻和冬小麦有望增产(图4-22和表4-13)。
图4-22 华南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