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中国典型国际重要湿地变化分析
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的景观生态评价
湿地景观完整性评价
通过对各大洲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的景观完整性指标统计(图2-12),可以看出,总体上,北美洲和亚洲的国际重要湿地具有最高的湿地景观完整性(>60%),南美洲和欧洲国际重要湿地的景观完整性接近,最低为大洋洲。
从位于景观完整性不同等级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数量比例看,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湿地景观完整性指数大于80%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有5处、5处和3处。非洲3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中,无一处湿地的景观完整性指数达到80%。在除北美洲外的其他各个大陆,景观完整性差(指数小于20%)的国际重要湿地均占较大的比重,如非洲达到了86%,欧洲和亚洲分别为50%和52%。
2001至2013年,亚洲和大洋洲的国际重要湿地的景观完整性指数有所降低,而欧洲的湿地景观完整性则有所提高。北美洲和非洲湿地的景观完整性则基本维持不变。
图2-12 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完整性(2001、2013年)
水是湿地存亡的必要条件。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国际重要湿地最小水体面积占湿地面积的比重,对于湿地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从监测结果看(图2-13),欧洲的国际重要湿地中的水体面积比重最高(约35%),其次为亚洲(约14%),其他各大洲国际重要湿地的最小水体面积比重(平均)均小于5%。
从2001年和2013年的监测结果看,除大洋洲外,其余各大陆的国际重要湿地内最小水体面积均表现了减小的趋势。报告中监测的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有70处表现了水体面积减小的趋势,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图2-13)。
图2-13 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内水体面积比例(2001、2013年)
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退化
利用2001年和2013年遥感监测结果,根据附录2和附表A-7计算得到各大洲的干扰/退化指数。从总体来看(图2-14),北美洲和南极洲国际重要湿地的干扰/退化指数最低(低于5%);其次,亚洲、南美洲的干扰/退化指数也较低;大洋洲和非洲的干扰/退化指数较高。2001至2013年,北美洲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干扰/退化有所缓解,而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干扰/退化程度加大。
从各个国际重要湿地的干扰/退化水平看(表2-5,表2-6),报告监测的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中,2001年和2013年无干扰/退化(指数小于5%)的湿地分别为32处和34处,轻度干扰(指数在5%-20%之间)的湿地分别为49处和44处,干扰较为严重(指数大于20%)的湿地分别为19处和22处。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国际重要湿地依然受到干扰/退化的威胁。
图2-14 各洲国际重要湿地的干扰/退化(2001、2013年)
表2-5 2001年各洲国际重要湿地干扰/退化水平(个)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报告监测的该洲的国际重要湿地数量。
表2-6 2013年各洲国际重要湿地的干扰/退化水平(个)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报告监测的该洲的国际重要湿地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