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中国典型国际重要湿地变化分析
内陆湿地
在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基础上,报告着重选取高中低纬度带、平原及高山、内陆与滨海等区域的10种湿地类型的典型国际重要湿地进行分析。
内陆湿地
伊朗乌尔米耶湖
乌尔米耶湖(Lake Urmia或Lake Orumiyeh),位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北部,1975年6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38;中心坐标:37°30′N,45°30′E),总面积为48.30万hm2(https://rsis.ramsar.org),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高盐度湖泊之一,由60条左右的咸水河流汇集而成,水位和盐度受季节性影响而变化。由于乌尔米耶湖没有出水口,加上长期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造成湖泊盐分沉积及湖盐沿岸结晶的现象。监测结果表明2001至2013年间,乌尔米耶湖的水面面积减少了19.06万hm2(约占40%1),2013年湖泊总面积仅剩2001年湖泊总面积的56%;洪泛湿地面积也有明显下降,约有49%转变为人工覆盖/裸地。
图3-1 乌尔米耶湖
乍得境内乍得湖
乍得湖(Lake Chad)是一个国际湖泊,位于非洲中北部喀麦隆、尼日尔、尼日利亚和乍得四国交界处。其中,位于乍得的部分于2001年8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1134;中心坐标:14°20′N,13°37′E),总面积为164.82万hm2(https://rsis.ramsar.org)。乍得湖(乍得共和国境内部分)的主要湿地类型为淡水湖泊,湖泊周围分布有季节性草本沼泽(内陆)、洪泛湿地(内陆)等。由于本地气候持续干旱、蒸发强烈、沙漠侵蚀规模大,湖面面积不断缩小。
2013年永久水面的面积比2001年降低9%(0.61万hm2,占0.36%),这几乎将昔日的渔村摧毁。同时,该区域另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季节性草本沼泽(内陆)也发生了剧烈变化,2001至2013年,这种类型的沼泽面积减少88%(7.06万hm2,占4.18%),主要是由干旱气候以及排水灌溉等因素造成的。
图3-2 位于乍得共和国境内的部分乍得湖
亚美尼亚塞凡湖
塞凡湖(Lake Sevan)位于亚美尼亚共和国东部,1993年6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620;中心坐标:40°15′N,45°21′E),总面积为49.02万hm2,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淡水湿地之一(https://rsis.ramsar.org)。塞凡湖是其首都埃里温(Yerevan)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同时也被用于能源生产、工业、农业、休闲等其他用途。
卫星遥感影像显示,2013年该国际重要湿地内,农业用地面积比2001年增加10%左右,新增农业用地主要来自于草地和内陆森林/灌丛沼泽的开垦,由地下水抽取等因素引起的水量减少是塞凡湖面临的最大威胁。当地政府自2001年以来实施人工补水工程将水位提升3米,至2013年湖泊面积总共增加2%;但是,因补水引起17%的森林/灌丛被淹(约0.05万hm2,占0.11%),反而加剧了湖泊水体有机物污染、鱼类减少等生态问题。
图3-3 塞凡湖
阿根廷奇基塔湖泊湿地
奇基塔湖泊湿地(Bañados del Río Dulce y Laguna de Mar Chiquita)位于阿根廷,2002年5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1176;中心坐标:30°23′S,62°46′W),总面积为99.60万hm2(https://rsis.ramsar.org)。它是阿根廷最大、最重要的内陆流域盆地,包括一个大型盐湖——奇基塔湖(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一)以及位于北岸的大面积沼泽和南部的次级河流。由于该区以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农业为主,水资源的紧缺使得湿地面临巨大威胁。2013年,常年有水的湖面面积总体锐减,近一半的湖面丧失(25.80万hm2,约占26%),消失的湖面大多被季节性草本沼泽替代,小部分转变为洪泛湿地;其次,该国际重要湿地内非湿地类型变化也比较大,2013年旱地面积比2001年增加2倍多(5.69万hm2,约占6%)。从总体上来看,农业开垦等人类活动对自然湿地的影响非常大。
图3-4 奇基塔湖泊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