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中国典型国际重要湿地变化分析
滨海湿地
加拿大毛德皇后湾
毛德皇后湾(Queen Maud Gulf)是加拿大境内面积最大的国际重要湿地,1982年5月被列入《湿地名录》(拉姆萨尔湿地编号:246;中心坐标:67°0′N,102°0′W),总面积为627.82万hm2(https://rsis.ramsar.org)。它是由大面积低洼湿草甸和草甸苔原组成的加拿大中部极区苔原平原,其间散布有苔藓、地衣、维管束植物群落,也是加拿大境内面积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湿地类型以苔原/藓类沼泽为主(约占30%),也有少量季节性草本沼泽(滨海)和低矮的滨海森林/灌丛沼泽分布。
2001至2013年间,苔原/藓类沼泽中25%转变为滨海森林/灌丛沼泽(59万hm2,约占9%),16%转变为滨海季节性草本沼泽(38万km2,约占6%);滨海季节性草本沼泽中20%转变为苔原/藓类沼泽(41万hm2,约占7%);滨海森林/灌丛沼泽中15%转变为苔原/藓类沼泽(19万hm2,约占3%);苔原/藓类沼泽面积减少19%(37万hm2,约占6%)。由于本区地处极地苔原带,居住人口少,湿地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少,因此,该区域剧烈的湿地变化主要归因于气候变化。
图3-5 毛德皇后湾
孟加拉孙德尔本斯红树林湿地
孙德尔本斯森林保护区(Sundarbans Reserved Forest)位于孟加拉共和国西南海滨,濒临孟加拉湾,地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梅克纳河三河交汇处,总面积为60.17万hm2(https://rsis.ramsar.org)。保护区内水系发育、潮汐河道纵横,自然环境优美独特,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连续分布区,是一些濒危稀有物种的家园,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其中包括300种植物、425种动物左右)。由于本保护区对生态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560;中心坐标:22°2′N,89°31′E)。
2001至2013年,孙德尔本斯森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湿地类型滨海森林/灌丛沼泽约有0.46万hm2(不足1%)转变为旱地,面积变化较小。由于孟加拉国是全球拥有最大红树林种植项目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后,世界银行对该区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供资助,用于保护红树林区的物种多样性、防止林区生态环境恶化。目前,该区域红树林保护效果较好,2013年滨海常绿森林/灌丛沼泽面积比2001年增加7%左右(约3万hm2,约占5%)。
图3-6 孙德尔本斯森林保护区
墨西哥圣卡安
圣卡安(Sian Ka'an)位于墨西哥东部沿海岩溶平原,2003年11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1329;中心坐标:19°30′N,87°37′W),总面积为65.22万hm2(https://rsis.ramsar.org)。被红树林环绕着的两大浅湾、落水洞与灰岩坑,是这一热带落叶林区的标志性景观。
根据2001和2013年遥感监测结果,本区域内主要湿地类型永久性草本沼泽(滨海)减少3.67%(0.56万hm2,占0.86%),季节性草本沼泽(滨海)减少10.85%(1.05万hm2,占1.61%),这主要是由于捕捞过度、旅游业发展、林火、外来物种入侵、玛雅文化考古等活动对湿地保护造成了威胁。目前,当地管理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保护,还采用对当地人进行培训的方式使其成为外来旅游者的向导,以此促进旅游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该国际重要湿地内,主要湿地类型间还存在相互转化。1.69万hm2永久性草本沼泽(占2.58%)转变为季节性草本沼泽,2.34万hm2季节性草本沼泽(占3.58%)转变为永久性草本沼泽。
图3-7 圣卡安
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Everglades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滨,1987年6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374;中心坐标:25°33′N,80°55′W),总面积为61.05万hm2(https://rsis.ramsar.org)。该区主要湿地类型为永久性草本沼泽(滨海)、滨海森林/灌丛沼泽、河口水域等。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在美国国内工农业用水、防洪工作、渔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教育、户外休闲的理想去处,因此,湿地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近10多年来,通过相关管理部门与当地农民相互谈判与协商,一系列以恢复天然水流量为目的的重要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
2001至2013年,红树林等滨海森林/灌丛沼泽(常绿)湿地的面积增加近18%(2.80 万hm2,约占4%);河口水域面积也略有增加;此外,河口沙洲/沙岛等类型面积降低约21%(0.48万hm2,不足1%),大部分转变为河口水域。
图3-8 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罗马尼亚多瑙河沼泽湿地
横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两国边境的多瑙河三角洲(Danube Delta),是欧洲现存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之一,大部分位于罗马尼亚,这部分于1991年5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尔湿地编号:521;中心坐标:45°10′N,29°15′E),总面积为64.70万hm2(https://rsis.ramsar.org),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产区。
由于多瑙河三角洲地处罗马尼亚最为干旱、阳光照射最强的区域,再加上频繁的大风天气加剧地表水分蒸发,使得湿地面临巨大威胁。根据2001和2013年遥感监测结果,多瑙河三角洲农业开垦、开渠引水等人类活动强度较大,10多年间旱地面积增加了78.34%(4万多hm2,约占7%),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区域的冲积平原造成了人为阻断,使得内陆森林/灌丛沼泽面积减少29.68%(7.55万hm2,约占12%),进一步削弱了湿地抵御旱涝的功能。
图3-9 多瑙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