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中国典型国际重要湿地变化分析
结论
(1)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内,非湿地也占有一定比例
非洲和南美洲这些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中的国际重要湿地内,非湿地比例较大,超过50%。欧洲占33%,亚洲占28%,北美洲占15%。
(2)2001至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减少不足1%),但是部分湿地的干扰/退化较为严重
欧洲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内陆森林/灌丛沼泽面积减少7.55万hm2,占该保护区的12%;南美洲阿根廷奇基塔湖泊水面面积减少25.80万hm2,占该保护区的26%;亚洲伊朗的乌尔米耶湖水面面积减少了19.06万hm2,占该保护区的40%;非洲乍得湖(乍得共和国境内部分)季节性草本沼泽面积减少7.06万hm2,占该保护区的4.2%。主要原因与气候条件的年际波动和各地的人口与资源压力相关。
(3)受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01至2013年国际重要湿地内的各种湿地类型呈现了明显的年际间转化特征
2001至2013年,亚洲乌兹别克斯坦的艾达尔-阿纳西湖国际重要湿地内,有9.64万hm2(占该国际重要湿地面积的15.14%)永久性草本沼泽转变为水体,0.42万hm2转变为季节性草本沼泽(占0.66%);有1.50万hm2(占2.36%)水体转变为永久性草本沼泽。非洲坦桑尼亚的马拉加拉西-缪约瓦斯湿地国际重要湿地中,有0.70万hm2(占0.19%)水体转变为永久性草本沼泽;14.34万hm2(占3.87%)永久性草本沼泽转变为季节性草本沼泽。北美洲墨西哥圣卡安国际重要湿地,有1.69万hm2(占2.58%)永久性草本沼泽转变为季节性草本沼泽;也有2.34万hm2(占3.58%)季节性草本沼泽转变为永久性草本沼泽。
(4)近年来,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受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威胁
2001至2013年,中国20处国际重要湿地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多数保护区的湿地面积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黑龙江南瓮河保护区内湿地减少0.8万hm2左右,占保护区面积约3.5%;内蒙古达赉湖水面减少超过4万hm2,占保护区面积的5%。此外由于保护区内农业经济行为(水田/水产养殖/堤坝建设等),湖北沉湖、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黑龙江珍宝岛和东方红湿地等5处国际重要湿地受到的干扰/退化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如黑龙江兴凯湖湿地超过3万hm2的沼泽湿地转变为人工湿地(水田);江苏盐城人工湿地(水产养殖场等)增加超过4万hm2,占保护区面积1%左右。部分保护区由于列入《湿地名录》时间较短,监测结果不能完全说明其保护情况。需要继续开展监测,以确定其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后,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是否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