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北濒地中海,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图3-3)。埃及总面积98.65万km2,人口8670万,GDP2900亿美元。2014年农田4.82万km2,森林30.64 km2,草地0.56万km2,灌丛0.03万km2,水面0.84万km2,裸地92.40万km2


图3-3 2014年埃及土地覆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埃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地理区:尼罗河谷(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带)、西部沙漠(尼罗河谷以西称为西部沙漠区)、东部沙漠(尼罗河谷以东的沙漠区)和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以东半岛,属于亚洲)。埃及农田主要分布于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带(图3-3)。这里是埃及的粮棉基地,绝大部分农田进行常年灌溉,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复种指数高达180%以上,是非洲农业集约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埃及不仅是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还是非洲主要的水稻和小麦产区。夏季主要农作物是棉花、水稻、玉米、高粱,而冬季是小麦、豆子、埃及车轴草(一种苜蓿,用作牲畜饲料)等。
  草地主要分布于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干旱盆地)和马特鲁区域(位于西部沙漠东北部,地中海沿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埃及畜牧业发展迅速,畜禽产品持续有所增长。埃及没有单独的自然牧场,畜牧业主要依靠家庭饲养。
  埃及全境的沙漠面积占90%以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mm。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口多农田少成为埃及的一项基本国情。埃及政府一直鼓励开垦荒地,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改造沙漠、扩大农田面积。尼罗河谷沿岸的沙漠已经或正在被用于农业生产。
  埃及的主要城市(人造地表覆盖)有开罗、亚历山大城、吉萨、舒卜拉海迈、塞德港、苏伊士、卢克索、曼苏拉、大迈哈莱和坦塔等,主要位于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区域。
  埃及的水资源较为稀缺,主要的河流是尼罗河,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纳赛尔水库是非洲最大的人工湖。开罗以北的下埃及区域沿海有不少咸水泻湖,如马加特湖、艾德库湖、布如勒斯湖及曼沙来湖等。农业是埃及的用水大户,埃及的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尼罗河水、地下水、降水、农业废水及城市废水的回收再利用。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重要的国际航道,航运收入是埃及经济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