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特点

  东盟地区主要包括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西部,地形以南北走向的山脉、高原、沿海平原以及丰富的水系为主要特征;马来群岛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部和菲律宾,位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三个板块之间的接合处,岛屿众多。
  中国-东盟区域各国的地理环境紧密关联(图1-1),结合成一个自然综合体。中国跨越多个气候带,东部地区由平原和丘陵组成,是季风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和盆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雨。东盟国家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各国之间太阳辐射不均衡,地表覆盖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具有区域分异特征,区域森林资源丰富,固碳能力强。
  大湄公河次区域(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推进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示范区。澜沧江-湄公河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重要的跨境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境外段称为湄公河,是典型的季风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很大,很多河段河槽深切,多峡谷,适宜建坝。


图1-1 中国-东盟区域地理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