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方法

  本报告所用数据包括遥感、气象、统计及其他参考数据。
  遥感数据
  本报告采用的遥感数据以中国卫星数据为主,所用传感器包括1km空间分辨率的中国风云三号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FY3A/B-MERSI)、风云三号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FY3A/B-VIRR)、美国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Terra/Aqua-MODIS)、30m空间分辨率的中国环境一号卫星A星和B星CCD(HJ-1A/CCD1、HJ-1A/CCD2、HJ-1B/CCD1、HJ-1B/CCD2)、美国陆地资源卫星5号专题制图仪(Landsat5/TM)、陆地资源卫星8号陆地成像仪(Landsat8/OLI)、日本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ALOS PALSAR),以及日本静止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MST2 VISSR)等。总计涉及6万多轨低分辨率影像,1万多景高分辨率影像,合计数据量为18TB,时间跨度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
  为开展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利用863计划“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系统与应用示范”项目成果,对以上卫星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归一化处理,形成标准化的多源遥感数据集(图A-2),生产了地表反射率、光合有效辐射、地表蒸散、植被指数、植被盖度、植被生长季长度、NPP及森林生物量等遥感产品,产品验证总体精度达80%以上。
  气象数据
  气温数据:使用全球站点日观测数据汇总(GSOD)数据集中2000年1月~2014年5月的日平均气温计算出旬平均气温,考虑高程对温度的影响,结合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_DEM)数据,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了中国及东盟的0.25°×0.25°的月气温产品。
  降水数据:覆盖中国及东盟区域。由两个数据源计算得来:(1)第7版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降水数据集,其空间分辨率为0.25°×0.25°;(2)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ERA-I)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旬降水产品(MARS),其空间分辨率为0.25°×0.25°。
  统计数据
  包含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统计资料。中国的人口数据和GDP统计资料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东盟区域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据和GDP统计资料分别来自“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宝典(BVD-EIU CountryData)”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其他参考数据
  (1)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14年发布的全球土地共享数据库 (GLC-SHARE),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全球土地覆盖特征(GLCC)产品,结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的林地地面调查数据,形成中国-东盟区域1km尺度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图A-3)。
  (2)气候区划数据
  参考柯本-盖格(Köpen Geiger)气候带分类体系,结合亚洲热带湿润、半湿润生态地理区区域界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气候类型进行划分(图A-4)
  (3)生态功能区划数据
  参考FAO的生态功能区划分类体系进行中国-东盟区域生态功能类型划分(图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