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区域各国生态环境状况对比分析

  根据中国-东盟区域各国家的人均GDP、人均森林生物量、人均自然植被面积(图4-2、图4-3)和人均大宗粮油产量(图4-4),对比分析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
  中国-东盟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不均衡,各国家人均GDP在0.1~5.46万美元之间。人均GDP最高的是新加坡,其次文莱,最低的是柬埔寨和缅甸。
  (1)高收入国家中文莱的人均生态资源丰富
  按照世界银行所提供标准,新加坡、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新加坡是东盟地区金融中心,人均GDP高达5.46万美元,但高度城市化等因素使其人均生态资源占有量较低,人均森林面积仅25.05m2,人均草地面积和农田面积均在10 m2以下。
  文莱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人均GDP高达3.78万美元,在中国-东盟国家中排第2位。同时,文莱森林覆盖率高,人均森林面积达12001.41m2,人均森林生物量为126.40t。文莱政府近年来努力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通过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等降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
  (2)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马来西亚人均生态资源丰富,中国人均生态资源最少
  马来西亚、中国和泰国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马来西亚人均GDP达1.04万美元,人均植被面积较高,尤其人均森林面积大于6000m2;中国人均GDP为0.68万美元,人均森林面积少,人均森林生物量为10.91t,草地资源丰富,达2668.83m2,但分布不均,人均农田面积处于中等水平,玉米、水稻和小麦的人均年产量较为均衡,玉米达139.27kg,小麦和大豆分别为86.88kg和9.49kg;泰国人均GDP为0.58万美元,人均森林占有量较低,而人均农田占有量高,达4397.72m2,大宗粮油以水稻为主,水稻人均年产量高达581kg。近年来泰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如何在拉动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关注点。
  (3)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和老挝人均森林占有量丰富,越南大宗粮油产量高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老挝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印度尼西亚人均GDP为0.34万美元,人均森林面积较高,大于6000m2,且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老挝人均GDP仅0.16万美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自然植被资源丰富,人均森林面积最大,达12591.04m2,人均森林生物量高达270.81t,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越南和菲律宾人均GDP略高于老挝,而人均森林面积中等偏下,森林生物量较低。越南的人均农田面积处于中等水平,但耕地利用效率高,人均水稻年产量高达501 kg,位居各国前列。
  (4)低收入国家生态资源丰富
  缅甸和柬埔寨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GDP 只有0.1万美元,但自然植被资源丰富,人均植被占有面积高,人均森林面积大于6000m2、农田面积大于3000 m2。缅甸森林资源丰富,人均森林生物量高达7t、大宗粮油年产量为503kg;柬埔寨人均森林生物量略低,为44.42t,而农田资源更丰富,人均大宗粮油年产量高达657 kg。


图4-2 中国-东盟区域各国人均GDP和森林生物量


图4-3 中国-东盟区域各国人均植被面积


图4-4 中国-东盟区域各国人均大宗粮油年产量及盈亏

  根据FAO标准,人均400kg粮食即可满足营养均衡需求。各国粮食产量满足本国人口消费需求后,总剩余量可反映该国产粮自给能力与贸易趋向。泰国、越南、缅甸和柬埔寨四国粮食在满足本国人口消耗需求基础上仍有盈余,是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粮食产量可基本满足自身需求;其余国家粮食需要进口。东盟各国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大宗粮油以水稻为主、玉米为辅,而小麦和大豆种植较少;中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玉米、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