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本章利用人均植被面积、森林生物量、大宗粮油产量和人均GDP,结合光、温、水等自然要素以及土地覆盖类型信息,综合评估中国-东盟区域各国及中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1.受自然要素或人类活动制约,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空间分异明显。
中南半岛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区域,光、温、水条件好,常绿阔叶林覆盖率高,固碳能力强;中南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分农田和农林混合区,光温水条件优越,但固碳能力稍低,主要受人类活动制约;中国的华中、华南大部分山区光、温、水条件适宜,混交林覆盖率高,固碳能力强。
2.中国-东盟区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生态资源占有量差异大。
文莱和马来西亚属于人均生态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生态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经济发展水平低但人均生态资源丰富。
3.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差异大,中东部省区生态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低。
澳门、香港、台湾、天津、北京和上海等高收入省区人均生态资源普遍低;西藏、云南、青海等省份收入水平不高但人均生态资源丰富;湖南、四川、广西、江西、福建、贵州、湖北、吉林、黑龙江、广东等中东部省区生态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