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引言
土地覆盖与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格局
海域生态环境状况
经济走廊建设主要生态环境约束性因素
重要内陆节点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港口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结论与建议
附录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依托泛亚铁路,自中国云南昆明和广西南宁出发,纵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穿越马来半岛直抵新加坡,联通整个中南半岛,其中万象、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和新加坡等为重要的节点城市(图5-6)。该走廊跨越中国云贵高原、中南半岛三角洲平原和马来半岛,各段走廊建设的约束因素不尽相同,但整体来看自然灾害威胁和自然保护需求较大。
中老-中越段从昆明出发分别抵达越南河内和老挝万象,该区段中国云南境内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于2000m或坡度大于15°的走廊长度将近700km,海拔最高达3000m以上,坡度达20°~30°,地形复杂。泰国段和柬埔寨段地处中南半岛平原三角洲,马来半岛段平原狭小,多分布于沿海地区,这三段走廊平均海拔约为100m左右,地势平坦,水热充足,土地覆盖以农田和森林为主,无明显约束因素。
中南半岛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之一,林火、洪涝、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有发生,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潜在的威胁,在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范自然灾害。另外,缓冲区内自然保护区广布,主要有生境/物种管制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区和自然遗迹等,涵盖保护区共259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廊道南段。廊道内国家公园主要分布于走廊中线南部的泰国段和缅甸段;生境物种管制区主要分布在走廊中线和东线,以老挝、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境内为主;自然遗迹、资源保护区及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分布较少。
图5-6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