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引言
土地覆盖与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格局
海域生态环境状况
经济走廊建设主要生态环境约束性因素
重要内陆节点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港口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城市发展状况与潜力分析
繁华程度越高,灯光指数变化率越大说明城市经济、人口发展越快。“一带一路”主要内陆节点城市建成区灯光指数整体较高,2000~2013年以较缓的速率呈上升趋势。而城市周边的灯光指数以较高的年增长率持续上升,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3年26个内陆节点城市建成区灯光指数平均值为58.38,每年升高0.36;城市周边灯光指数平均值为34.36,每年上升0.61。
中蒙俄经济走廊城市的平均灯光指数为59.54,略高于2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并以每年0.54的速率快速增长;其城市周边地区的灯光指数较低,为29.00,但以每年0.87的较高速率增加,城市扩展势头强劲(图6-13,图6-14)。
新亚欧大陆桥欧洲段城市灯光亮度最低,为55.95,城市周边灯光亮度水平也较低,为29.09,变化均不显著(图6-15,图6-16)。
图6-13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13年灯光指数分布
图6-14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00~2013年灯光指数变化率分布
图6-15 新亚欧大陆桥主要城市2013年灯光指数分布
图6-16 新亚欧大陆桥主要城市2000~2013年灯光指数变化率分布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城市建成区灯光指数为60.89,略高于平均水平,并以每年0.41的中等速率增加,其中,德黑兰灯光指数多年来一直保持在60左右,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图6-17,图6-19)。城市周边灯光指数处于平均水平,为33.86,并以每年0.90的较高速率增加,呈现出较快的城市扩展态势。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灯光指数最高,分别为62.17和41.34,且以较高的速率增加,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图6-18,图6-20)。其中,万象的建成区灯光亮度已达较高水平,但周边灯光指数较低,仅为29.13,近年以每年1.25的较高速率上升,显示出较强的城市扩展趋势。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灯光指数最高,分别为62.17和41.34,且以较高的速率增加,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图6-18,图6-20)。其中,万象的建成区灯光亮度已达较高水平,但周边灯光指数较低,仅为29.13,近年以每年1.25的较高速率上升,显示出较强的城市扩展趋势。
图6-17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13年灯光指数分布
图6-18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13年灯光指数分布
图6-19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00~2013年灯光指数变化率分布
图6-20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00~2013年灯光指数变化率分布
图6-21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13年灯光指数分布
图6-22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要城市2000~2013年灯光指数变化率分布
从各大区域看(表6-4),蒙俄区的城市平均灯光指数为59.54,略高于内陆节点城市平均水平,在过去10多年间以每年0.54的较高速率逐年升高。城市周边的平均灯光指数为29.00,比平均水平低15.60%,并以每年0.87的较高速率逐年增加。总之,蒙俄区城市周边拥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地资源,生态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东南亚区4个内陆节点城市建成区的平均灯光指数为60.61,比“一带一路”监测区域26个内陆节点城市平均灯光指数高3.82%,在过去10多年间城市灯光指数以平均每年0.75的高速率增加。东南亚地区城市周边的平均灯光指数为35.86,比平均水平高4.35%,并以每年1.03的较高速率增长。总之,东南亚地区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灯光亮度较高,而且仍保持着较强的增长趋势。
南亚区的3个内陆节点城市的平均灯光指数为61.6,比“一带一路”26个内陆节点城市平均灯光指数高5.52%,其年增长率比平均水平高出11.09%。城市周边地区平均灯光指数为41.3,比平均水平高20.19%,2000~2013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26。总的来看,南亚区的城市灯光亮度普遍呈现出高密度、高增长率的变化模式,城市发展、扩张较为显著。
中亚区4个城市的平均灯光指数为54.26,比“一带一路”监测区域26个内陆节点城市平均灯光指数低7.05%,并以每年0.64的较高速率增长。城市周边地区的平均灯光指数为18.12,在六大区中最低,并以每年0.42的较低速率增加。可见,中亚区城市的经济状况并不发达,但仍在不断发展,而城市周边资源匮乏,水分短缺,城市扩张潜力不足。
西亚区3个城市的平均灯光指数为59.93,比“一带一路”监测区域26个内陆节点城市灯光指数的平均水平高2.66%,并以每年0.10的低速率小幅增长。西亚地区城市周边的灯光指数平均值为46.81,高出平均水平36.21%,且以每年0.89的较高速率增长。可见,虽然西亚区城市建成区的发展较为缓慢,但其城市周边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城市周边以裸地为主,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但多数城市濒临沿海,扼守交通要道,且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城市持续扩展。
欧洲区城市的平均灯光指数为56.58,略低于内陆节点城市平均水平,在2000~2013年间以每年0.05的速率递减。城市周边的平均灯光指数为38.31,高出内陆节点城市平均水平11.5%,并以每年0.11的速率逐年递减。总之,欧洲区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整体上发展较为成熟,灯光亮度变化不显著。
表6-4 2013年城市灯光指数及其2000~2013年变化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