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

2016年06月06日 18:04:22     转载: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 6月6日,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今年的报告选定“‘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和“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两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报告主要利用2014年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系统地生成了监测区域陆域与海域现势性较强的土地覆盖、植被生长状态、农情、海洋环境等方面的31个生态环境遥感专题数据产品。根据上述数据产品,专题报告就陆域7大区域、6个经济走廊及26个重要节点城市的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土地利用程度、约束性因素等,以及12个海区、13个近海海域和25个港口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取得了系列且非常有意义的监测结果。相关成果不仅可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规划方案制定提供现势性和基础性的生态环境信息,而且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估的基准。为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报告还在区域、廊道与节点城市规划建设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主要基于多源遥感与气象数据,对2015年度全球65个农业生态区的气象条件、全球7个农业主产区及中国7个农业分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全球粮食产量与供应形势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分析,并对2016年全球粮油生产形势进行了展望。报告独立客观地反映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宗粮油作物生产状况,对增强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保障全球粮油贸易稳定和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2015年度报告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均同步公开发布,并提供网络在线服务,在国家遥感中心门户网站、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和中国搜索门户网站可查阅。
    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表示,在编制报告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家科技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包括气象、环境、资源和高分等国内外卫星的连续观测数据,保障了年度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数据产品将无偿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共享,共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他指出,编制并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是国家遥感中心的一项重要常规性工作,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此外,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一直是中国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了解,2013年5月,科学技术部首次向国内外正式公开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包括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陆表水域面积分布状况两个专题报告及其数据产品,这是该领域第一次出现中国发布的权威报告和数据。
    未来, 在提升遥感监测成果国际化影响力方面,国家遥感中心将借助GEO合作平台和中国作为GEO联合主席国的有利条件,推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加强对现有遥感数据产品的国际验证,进一步扩大该工作的国际影响和应用,让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