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发布
2016年06月06日 19:27:00 转载: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马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今天发布,报告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需关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今年的报告重点包括“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两个专题,今天的发布会也主要围绕这两点举行。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陆域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森林、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差异大。报告建议,东南亚区、南亚区、中东欧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生态条件良好,经济发展潜力大,但东南亚区和南亚区热带雨林与亚热带山地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要注重生态保护。
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强调,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缓慢,自身恢复能力差,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中应特别重视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问题。
报告还指出,主要经济走廊的建设也会对沿线生态环境构成新的压力。比如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穿越新疆、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干旱区水资源匮乏,荒漠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要以水资源承载力作为约束条件制定区域产业的优化布局方案。
李加洪介绍,报告的另一个重点是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的生产形势。去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达27.65亿吨,同比增长0.2%。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亿6808万吨,增幅为0.8%,强厄尔尼诺以及病虫害未对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造成显著影响。
李加洪表示,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我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测绘和高分等卫星数据的综合应用,并将加强对现有遥感数据产品的国际验证,进一步扩大该工作的国际影响和应用,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