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前言
引言
全球农业气象条件遥感监测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农情遥感监测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农情遥感监测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与供应形势分析
结论
非洲西部主产区
针对各大洲粮食主产区,综合利用农业气象条件指标和农情指标(最佳植被状况指数、种植耕地比例和复种指数)分析作物种植强度与胁迫在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特点,阐述与其相关的影响因子。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分布如图3-1,包括非洲西部主产区、南美洲主产区、北美洲主产区、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欧洲西部主产区、欧洲中部与俄罗斯西部主产区、澳大利亚南部等全球七个洲际主产区以及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全球七个洲际农业主产区的筛选是基于全球各国的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以及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种作物种植面积的分布确定的,七个农业主产区覆盖了全球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区。本章重点介绍全球七个洲际主产区的农情监测结果,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的分析详见报告第四章。
图3-1 全球七个洲际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
非洲西部主产区
非洲西部主产区全区年降水量总体较过去15年平均水平偏高5%,温度偏低0.5°C,而光合有效辐射与过去15年平均水平持平(表3-1)。受农气条件综合影响,主产区潜在生物量略微高于平均水平2%。该主产区主要作物生长季(4~9月)降水量为1146mm,较多年平均值偏高4%,平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偏低0.6°C和1%,适宜的农气条件使得主产区潜在生物量较平均水平偏高4%,特别是2016年7月以来降水的增加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保障。
表3-1 2016年非洲西部主产区的农业气象指标
2016年1~4月主产区大部分区域处于农田休闲阶段,1-2月正值2015年晚季作物的收获期,3-4月最南部地区开始种植玉米和水稻。该监测时段降水和光合有效辐射略高于多年平均水平1%,同期温度偏低0.5°C。降水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国家包括尼日利亚(+12%),多哥(+15%)和贝宁(+40%),为这些国家作物的播种和初期生长提供了水分保障。
2016年4~7月主产区降水与往年相比偏低6%,同期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低于多年平均值0.3°C和1%。主产区大部分地区1-6月降水与平均水平基本持平,7月开始降水逐渐增加。而主产区内的加纳(-16%)、冈比亚(-12%)、科特迪瓦(-26%)、喀麦隆(-10%)和几内亚比绍(-25%)等国家降水较往年显著偏低,受降水影响这些国家的潜在生物量较平均水平偏低。最佳植被状况指数整体高于平均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加纳、贝宁和多哥(图3-2)。
2016年7~10月是主产区的玉米、高粱、谷子和红薯等作物的收获季节。该监测时段主产区降水比多年平均偏高11%,而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接近于平均水平,潜在累积生物量略高于平均水平。主产区西部的国家降水在1000-1500 mm之间,偏高区域集中在塞拉利昂(+11%)到几内亚(+18%)区域。主产区中部和东部地区(从科特迪瓦到尼日利亚)降水高于平均值4%(贝宁)~14%(多哥)。全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平均为0.93,表明该监测时段全区作物长势普遍偏好。
2016年10月~2017年1月为第二季玉米、水稻和谷类的生长末期或收获期,该监测时段降水比平均水平偏高6%,平均温度偏低0.1°C,光合有效辐射接近于平均水平,潜在生物量略微偏高1%,平稳的农气条件有利于作物的收获。该监测时段内具有较高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0.90),以及比平均值偏高5%的耕地种植比例。
表3-2 2016年1月~2017年1月非洲西部主产区的农情指标
图3-2 非洲西部主产区降水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及相应的聚类类别过程线
注:(a)和(b)图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7月,(c)和(d)图时间段为2016年7月至10月
主产区的复种指数为127%(表3-2),略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如图3-3所示,复种指数监测结果表明两季作物集中在南部区域(科特迪瓦至尼日利亚),块根和块茎类作物是该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部分地区种植双季玉米。高粱和谷子是主产区北部半干旱区域主要种植作物,水稻是主产区西部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
图3-3 非洲西部主产区2016年复种指数(%)
2016年非洲西部主产区耕地种植比例接近或略偏高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其中10~1月期间耕地种植比例较平均水平偏高5%。受益于7-8月全区大范围的降水,主产区内耕地种植比例在监测第三季度偏高平均值1%,第二季度北部较差的作物长势得以恢复,主产区内作物长势总体良好 (图3-4)。
图3-4 非洲西部主产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