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前言
引言
全球农业气象条件遥感监测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农情遥感监测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农情遥感监测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与供应形势分析
结论
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
就2016年整体而言,南亚与东南亚农业主产区(不包括东南亚诸岛)农业气象条件总体高于多年平均水平。主产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其中水稻遍布整个主产区,而小麦和玉米主要分布在印度和缅甸;主产区的作物种植以一年一熟制和两熟制为主,而三熟制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红河三角洲和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图3-15)。全年主产区平均复种指数为157%,较近五年平均水平偏低6%(表3-7);2016年耕地种植比例(CALF)总体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全年不同时段的监测结果显示,仅1~4月期间的主产区耕地种植比例较过去5年平均水平偏高3%,而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受洪灾的影响,未种植耕地面积最大,达到主产区耕地面积的30%,未种植耕地零散分布在印度(CALF偏低12%)、缅甸(CALF偏低2%)、柬埔寨(CALF偏低7%)等地区。
图3-15 2016年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复种指数(%)
表3-7 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的农情指标
2016年1~4月与4~7月期间,主产区平均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分别为0.68与0.69,较低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区域(<0.5)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和孟加拉邦西部,泰国的中部、柬埔寨以及缅甸的部分区域。7~10月与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虽然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越南和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主产区整体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呈现先减后增的态势,表明作物长势总体良好(图3-16)。
表3-8 2016年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的农业气象指标
与过去15年平均水平相比,2016年全年降水量偏高11%,温度偏低0.1℃,光合有效辐射略微偏低1%(表3-8),主产区大部分地区作物长势高于平均水平。4~9月为主产区的雨季,同过去15年平均水平相比,降水增加了12%,温度偏低0.3℃,光合有效辐射偏低2%;受印度洋过多的季风雨影响,主产区部分作物种植区域发生了洪涝灾害,洪灾影响的国家主要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泰国、越南以及缅甸。但受益于生长季内良好的气温条件,整个主产区作物生长状况总体较过去5年平均水平偏高3%。可能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在越南部分区域,以及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奥里萨邦和旁遮普邦在主要生长季节内降雨较多年平均偏少,导致作物生长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生长状况较差,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较低(小于0.5)。
图3-16 2016年南亚与东南亚降水量距平聚类空间分布及相应的类别过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