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作物长势

  针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综合利用农业气象条件指标和农情指标(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耕地种植比例和复种指数)分析作物种植强度与胁迫在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特点,阐述与其相关的影响因子。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的确定参考了孙颌主编的《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以及国家测绘局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农业区划版)》,选用其中覆盖中国主要粮油作物产区的七个农业分区作为分析单元(图4-1),包括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和华南区,上述区域大宗粮油作物产量占中国同类作物产量的80%以上。

图4-1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监测范围

  本章主要针对作物长势开展详细分析,通过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距平聚类分析、作物生长过程线、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耕地种植比例和生物量距平等指标对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作物长势进行逐一分析。

  中国作物长势

  中国夏粮作物长势总体向好

  2015年越冬期内,适宜的农气条件使得夏粮作物顺利越冬。其中,平均气温高于平均水平,有利于提高冬季作物越冬存活率。虽然在2015年11月下旬和2016年1月中旬侵袭整个中国的极端低温对夏粮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越冬期内充足的降水为返青后的小麦生长提供了水分保障。

  越冬期之后,冬小麦生长期内(2016年1~4月),主产省份的降水充足、长势良好,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大,部分田块长势旺盛。由于降水充足,东北地区土壤墒情较好,有助于春小麦、大豆和玉米的播种与出苗。重庆和湖南的降水偏高,较差的作物长势很可能受到持续降水的不利影响。

图4-2 2016年1月~4月中国植被健康指数最小值

   2016年1~4月,农业旱情遥感监测结果(图4-2)显示,四川东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和江苏中部遭受水分胁迫;而在其他地区,水分充足,有利于作物播种和生长,但过量的降水也引发了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贵州北部和广西中部的植被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区域。

图4-3 2016年1月~ 4月中国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分布图

  2016年1~4月,最佳植被状况指数遥感监测结果(图4-3)显示,高值较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处在河北东部和山东北部,夏粮作物长势好;低值区集中分布于甘肃中部和东北部、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南部,VCIx低于 0.5,表明该地区夏粮作物长势较差。

图4-4 2016年5月上旬中国作物长势

  2016年5月上旬,中国作物长势总体好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图4-4)。冬小麦处于开花至乳熟期;春小麦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得益于适宜的土壤墒情,小麦长势总体良好,河北大部、山东西部、安徽和江苏的中北部地区长势偏好;但仍有部分地区长势较差。受病虫害影响,河南南部地区、湖北中南部地区以及湖南北部地区冬小麦长势低于平均水平。早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一季稻处于三叶至移栽期。水稻长势总体处于平均水平。得益于适宜的温度与充足的降水,四川东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大部以及广西中部地区的作物长势略好于平均水平。中国北方春玉米处于出苗至三叶期;南方春玉米处于拔节期。春玉米长势总体处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将持续出现晴好天气,对该地区春玉米出苗和生长有利。

  此外,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中国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或略高于常年平均水平,特别是黄淮海北部、华北南部和西南大部麦区偏高0.5-1.0℃,西南地区东部、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偏多、温度适宜,为该地区蚜虫等虫害的发生繁衍及白粉病、纹枯病等流行病害的扩散蔓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中国秋粮作物长势同比略好

  在秋粮作物(玉米,大豆)的播种期内,农气条件良好。中国西南区的作物长势好于平均,主要得益于区内降水充足且时空匹配良好,而温度略偏低,并未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生水分胁迫,但部分粮食主产省份的局部地区,如云南西南部、宁夏中部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则可能遭受干旱侵袭。

图4-5 2016年7月~10月中国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分布图

  2016年7~10月,最佳植被状况指数分布(图4-5)显示,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较其他主产区相对偏高,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低值区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区、华中和华南区,尤其是在宁夏中部和甘肃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虽然农业气象指数处于平均水平,但作物长势却好于平均水平。

图4-6 2016年9月上旬中国作物长势

  利用2016年9月上旬的遥感数据对中国秋粮作物长势开展监测(图4-6)。水稻产区内,一季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晚稻处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长势总体上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但略好于2015年同期水平。西南区秋粮作物长势喜忧参半,云南大部、四川中南部、贵州中北部均好于去年同期,但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四川东部和重庆中南部的部分地区长势低于去年同期。玉米产区内,春玉米与夏玉米处于乳熟至成熟期,长势总体上处于平均水平。其中,黄淮海区与黄土高原区玉米作物长势略微偏差。河南西南部由于降水持续偏少作物长势低于平均水平及去年同期水平;内蒙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受阴雨寡照天气影响,作物长势较去年偏差。大豆产区内,大部分作物处于鼓粒期,长势处于平均水平,但较去年同期水平偏差。受低光照天气影响,东北区西部大豆长势显著低于去年水平。

  2016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华南双季晚稻处于孕穗、抽穗期,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大部分处于抽穗、灌浆期。9月中下旬,受今年第 14号台风“莫兰蒂”的影响,黄淮海、华南及长江中下游稻区出现特大暴雨,稻田湿度高,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回迁,以及纹枯病菌的扩散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稻飞虱在中国累计发生面积约2.2亿亩,稻纵卷叶螟在中国累计发生面积1.5亿亩,而水稻纹枯病在中国累计发生面积2亿亩。图4-7-图4-9和表4-1-表4-3分别展示了2016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纹枯病、稻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的空间发生情况及面积分布。

图4-7 2016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稻飞虱发生状况分布图

表4-1 2016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稻飞虱发生情况统计表

图4-8 2016 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状况分布图

表4-2 2016 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统计表

图4-9 2016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纹枯病发生状况分布图

表4-3 2016年9月中下旬中国水稻主产区纹枯病发生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