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北区

  2016年全年,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农业气象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东北地区降水充沛,1~12月降水较往年增加19%,但阴雨天气导致光合有效辐射、温度较过去15年平均水平略有降低。其中,全年温度降低约0.3℃,而光合有效辐射降低约3%。全年来看,良好的水分条件使作物生长季潜在生物量累积增加15%(表4-4)。

表4-4 2016年中国东北区农业气象指标

  2016年4月中旬之前,东北区没有作物生长,但水分条件较好。而作物生长旺季4~9月,该区降水处于正常水平,降水量与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春季作物生长前期累积充沛的土壤水分保证了夏季作物的长势良好。从而引起潜在生物量累积增加。但6~7月,辽宁西部、吉林西部及黑龙江省西南部小兴安岭地区发生小范围干旱,作物长势受到影响。而干旱影响一直延续到10月作物收获。

图4-10 东北区作物生长过程线(2016年1月~2017年1月)

图4-11 2016年4~7月东北区NDVI距平聚类空间分布(a)及相应的类别过程线(b)

图4-12 2016年7~10月东北区NDVI距平聚类空间分布(a)及相应的类别过程线(b)

  总体来看,东北地区2016年作物长势处于或接近平均水平(图4-10),此外最佳植被状况指数(0.87)从侧面反映了作物良好生长的趋势(表4-5)。局部小范围的受旱并未影响大部分耕作区作物生长。图4-11及图4-12中可以明确看出该趋势。8月的NDVI过程线显示,22%左右的耕地范围(小兴安岭地区)自5月中旬开始,长势低于平均;而11月监测的农作物长势结果显示,低于平均的长势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作物收获。总体而言,东北地区作物产量较往年更高。

表4-5 2016年中国东北区农情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