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前言
引言
全球农业气象条件遥感监测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农情遥感监测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农情遥感监测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与供应形势分析
结论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2016年,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好。与过去15年平均水平相比,全年降水量偏多67%,全年平均气温偏低0.1℃,光合有效辐射稍低于过去15年平均水平,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潜在生物量偏高29%(表4-6)。但是降水区域内分布不均衡,导致内蒙古东部和东北部、宁夏中部、陕西北部等地区农作物生长受到水分胁迫,发生旱情。
表4-6 2016年中国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农业气象指标
图4-13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作物生长过程线(2016年1月~2017年1月)
2016年1~4月,耕地种植比例很低(表4-7),由于该区域天气寒冷,几乎没有作物生长,但充足的降水有利于随后春季作物的播种和生长。4~5月初,春季作物处于播种和生长初期,基于NDVI的作物生长过程线显示(图4-13),作物平稳生长。然而,5月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干旱天气状况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约29%的耕地上作物长势低于平均水平(图4-14),潜在生物量也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图4-15(b))。NDVI距平聚类和相应的过程线同样显示出5月之后逐渐转差的作物长势,至7月末,植被指数总体接近过去5年平均水平,但在吉林西部、内蒙古中东部、宁夏中部、山西和陕西北部地区作物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仍小于0.5(图4-15(a)),偏低的潜在生物量也证实了该地区作物长势较差(图4-15(b))。至8月中旬,局地降水亏缺影响作物生长,NDVI距平聚类图和NDVI距平类别过程线可以佐证,约有7%的耕地上作物长势低于平均水平。7月底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玉米主产区粘虫发生面积比例为4%,大斑病发生面积比例为8%;水稻主产区稻飞虱发生面积比例为35%,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比例为19%。
随后,作物快速生长,从8月末至9月中旬,长势达到并超过过去5年最佳水平。但是降水来得太迟,在作物关键期的旱情对长势和单产有很大的影响。另9月中下旬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水稻主产区稻飞虱发生面积比例为60%,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比例为35%,纹枯病发生面积比例为55%。9月末后,由于作物处于成熟和收获期,偏差的长势对作物影响较小,强降水对作物的收割影响有限。10月后,该区秋收作物已收割,随后气温逐渐降低,没有作物生长,11月以来多次降雪和降水过程为2017年春耕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然而,由于大部分地区温度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会导致土壤储备的水分过早消耗,可能会影响春季作物种植和早期生长。
结合最新的遥感数据,估算结果显示,与去年相比,内蒙古和陕西的秋粮作物(玉米和大豆)单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表4-7 2016年中国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农情指标
图4-14 2016年4~7月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NDVI距平聚类空间分布(a)及相应的类别过程线(b)
图4-15 2016年4~7月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最佳植被状况指数(a)及潜在生物量距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