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结

  与过去15年平均水平相比,2016年夏收作物(冬小麦、油菜和早稻)生育期内农气条件总体偏差,降水显著偏多而光合有效辐射偏少,温度处于平均水平。过量的降水与偏低的光合有效辐射对小麦和油菜等夏收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中国夏粮总产较2015年偏低2.7%,其中冬小麦同比减产2%。2016年秋收作物(玉米、中稻、晚稻和大豆)主要生长期内农气条件总体正常,温度接近平均水平,降水偏高而光合有效辐射略微偏低。中国大部分区域耕地种植比例与复种指数较过去5年平均水平偏低,对秋粮产量造成较大影响。2016年中国秋收作物中除大豆产量同比增产外,其他作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

  中国夏粮减产受单产下降与种植面积缩减双重因素影响。其中江苏省夏粮作物种植面积缩减最为显著,同比大幅缩减8.6%。在油菜面积缩减的情况下,由于小麦单产显著高于油菜,造成全省夏粮平均单产的大幅增加,全省夏粮总产量略减0.8%。山东、重庆、陕西等省市夏粮种植面积同样缩减2%以上。华中地区受不利农业气象条件影响,单产同比有不同幅度下降。总体上,仅安徽和湖北两个省份夏粮作物同比增产,其余省份夏粮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秋粮作物中,玉米产量并未显著下降,同比仅略减产0.2%。尽管中国出台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并取消了玉米最低收购价,但根据高分率遥感数据监测结果,玉米种植面积并未呈现显著缩减的现象。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的玉米种植面积缩减量最多,但也只分别缩减7%和2%,导致玉米产量略微下降。其他玉米主产省的玉米总产量小幅增加,主要得益于有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的玉米产量比2015年增加了4%,已从去年的严重干旱中恢复至平均水平。

  由于过量的降雨和偏低的光合有效辐射,病虫害的发生状况比去年同期更为严重。华中和中国东南部,风暴和台风影响造成降水显著偏多,导致局部地区发生洪灾,对水稻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江西、湖北、湖南、浙江和辽宁水稻产量同比均显著下降。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大豆产量小幅提升。其中内蒙古的大豆产量同比增幅最大,这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