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前言

       为积极践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国家遥感中心(地球观测组织中国秘书处)于2012年启动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会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跨部门组织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全球及区域生态环境遥感专题产品研发及分析研究。十年来,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3大主题,陆续发布了涵盖11个专题序列的25个专题报告及72个数据产品。

       为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信息支撑作用,并面向国际社会共同关切持续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2021年度报告围绕陆地植被、湖泊、草原等生态环境要素和粮食安全等热点问题开展遥感监测与专题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估了本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系统的时空分布格局和演变趋势,特别是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全球在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零饥饿等方面的进展情况。2021年度报告联合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了“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4个专题的报告编制及数据集生产工作。

       “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专题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生产了2015、2020年陆地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产品、2010—2020年全球植被生长状况等数据产品,开展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格局和植被生长状况监测分析,评估了全球山地和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驱动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可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认知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是陆表水域专题的延续和拓展。湖泊是地球表层重要的淡水资源库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对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该专题生产了2000—2020年全球500平方公里以上自然湖泊面积、水位、水量等数据集和富营养化湖泊藻华时空分布产品,分析了全球典型湖泊分布格局、水文要素和藻华暴发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为藻华治理和湖泊保护提供数据及信息支撑。

        “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专题是陆地植被专题的延续和拓展。草原不仅是主要的陆地生态屏障,也是家畜的牧场和食物来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该专题生产了2000—2020年欧亚大陆草原理论载畜量、可食饲草量、地上现存生物量及利用强度指数等数据产品,揭示了近20年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及草畜平衡的状况,可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是自2013年以来持续发布的一个专题系列。及时、透明、公正的全球农情信息是精准把握农业生产与供应形势、维持粮食价格稳定、确保粮食贸易公平公正的重要支撑。该专题对2010—2020年全球、重点区域、主产国及我国粮食生产和自给状况进行了分析,反映了近十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并对2021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和进出口形势进行了预测,可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2021年度报告吸收了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部门最新科研成果,使用了FY、GF、ZY、HY及Terra/Aqua、Landsat、Sentinel等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辅以数字高程模型、水体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保护区数据等资料,形成的成果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共享平台面向国际社会共享,这是我国通过地球观测组织合作机制,在引领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和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