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意义

  长期以来,非洲的人口、粮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作为土地资源、陆地生物栖息地和环境指征的土地覆盖,是实时了解非洲大陆土地状况,研究非洲环境问题和国家及民间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手段更新速度慢,耗费人力巨大,不利于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而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频次高、人力成本低等优势,是开展非洲土地资源调查最为先进的手段。当前,美国和欧洲采用卫星遥感数据研制了2010年前后的百米级空间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图,中国也已发布了2000年和2010年30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图。非洲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洲之一,需要及时了解非洲大陆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支持全球变化研究。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的辅助下,清华大学于2013年发起并推动了以非洲为对象的快速遥感制图。这一活动得到了包括南非在内的近20个非洲国家和组织的响应,并在由中国、美国、欧盟和南非四个联合主席国主导的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框架下成立了非洲土地覆盖制图工作组。2014年,在国家遥感中心的支持下,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欧盟联合研究中心(EU Joint Research Center,JRC)共同开展2014年非洲土地覆盖制图。
  2014年非洲土地覆盖制图基于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目前现势性最强的非洲土地覆盖数据库,并针对重点土地覆盖类型和重点区域的变化开展了监测。在非洲国家2014年土地覆盖面积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对外经贸关系等,选择了13个国家,比较分析了土地覆盖状况。针对非洲重要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及其环境影响,选择4个典型区域分析了2000、2014年间土地覆盖变化,具体包括尼罗河下游农田变化、刚果盆地东部森林变化、维多利亚湖周边城市化、萨赫勒草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