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极冰盖表面融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南极冰盖表面融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

        气候变化如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以及南半球环状模(SAM)会对南极冰盖尤其是西南极冰盖表面融化造成影响。强厄尔尼诺事件造成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和近地表大气升温,导致西南极大范围融化,如发生在2016年1月的西南极大范围的融化事件就是由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以通过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SOI)反映,长时间的负(正)相位SOI代表热带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暖(冷),即典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SAM是南半球大气环流逐月和年际变化的主导模式,SAM异常对南极表面温度、海洋环流和南半球气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当SAM处于正相位时,南大洋西风漂流加强,阻碍南极与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导致南极地区变冷。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南极地区气温缓慢下降的趋势与夏秋季节SAM的增强非常相关。

        融化指数与SAM(10月至次年1月)及SOI均呈负相关,但SAM对南极表面温度变化的驱动作用比SOI更大。1999—2019年标准化融化指数、SAM及SOI如图2-27所示,在1999/2000、2018/19年,SAM处于明显的正相位时,融化指数均较小。当SOI也处于正相位时,西南极的冷却效应增强。

图2-27 标准化融化指数、南半球环状模及南方涛动指数

       除了大尺度环流因子ENSO外,阿蒙森低压也是影响南极西部气候变化的重要局部环流系统。21世纪以来,夏季阿蒙森低压呈增强趋势(图2-28)。阿蒙森低压加强导致北风加强,使得海洋上空暖湿气流穿过南极半岛西侧,导致西南极表面温度升高以及降水增加,加剧表面融化。而夏季阿蒙森低压经度位置向西偏移将加强南极半岛的南风,降低表面温度;同时,罗斯冰架的北风也将增强。

图2-28 夏季阿蒙森低压经度位置及相对强度年际变化

2.南极冰盖表面融化与气温、海冰变化

       利用气候再分析资料对南极冰盖的夏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冰盖夏季平均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图2-29),融化区域和温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图2-30)和融化天数变化趋势(图2-6)一致性较好,南极半岛和东南极的麦克罗伯特森地、伊丽莎白公主地呈现降温趋势,这些区域融化天数也在减少;其余地区近20年间呈现增温趋势,对应融化天数的增加。

图2-29 1999—2019年南极夏季2 m气温平均值

图2-30 1999—2019年南极夏季2 m气温平均值

        将南极冰盖气温变化趋势分为升高和降低两类进行统计,67%的融化天数增加区域伴随着气温的升高;63%的融化天数减少区域伴随着气温的降低。这表明气温变化是影响南极冰盖融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表明南极冰盖融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温的波动并不一定对融化状况改变起到决定性作用。极地冰雪融化和气温之间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即使当气温低于融点时,太阳短波辐射也会穿透积雪表层,导致次表层的升温甚至融化。

        南极冰盖表面融化与临近海域海冰密集度也密切相关。海冰状况可以通过调节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影响流入西南极冰盖的海洋气团中的能量,从而影响冰架表面的融化状况。海冰融化的提前以及海冰的减少导致海洋—冰盖的热量交换增加,使得冰盖表面水汽增加以及气温升高,从而促进冰盖表面融化。如图2-31所示,威德尔海夏季海冰密集度增加,罗斯海夏季海冰密集度减少,这种现象促进了南极半岛气温降低和表面融化减少,以及罗斯海沿岸区域气温升高和表面融化增加。

图2-31 1999—2019年南极周边海域夏季海冰密集度变化趋势

       1999—2019年夏季SAM增强,威德尔海海冰密集度增加和阿蒙森低压中心的西移,导致南极半岛“变冷”,融化也随之减少。但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上升,将进一步加剧绕南极西风。仅从大气环流变化来看,可以预测本世纪冬季融化将加剧,影响的程度随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气候模型预测,随着全球大气持续变暖,南极冰盖特别是西南极冰盖的表面融化也会加剧。届时,加剧的表面融化可能增加冰架的不稳定性,甚至触发冰架崩解。而在另一方面,融水直接造成的南极冰盖物质损失和海平面贡献将不能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