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1)以中国碳卫星为主的多个全球大气CO2浓度卫星遥感观测事实表明,近五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增速与前40年相比不降反增,并未达到减缓全球变暖的目标。建议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坚持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仍需全球共同努力。
2)全球碳排放及碳减排呈现区域差异,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分别作出了重大贡献,欠发达地区急需帮扶。建议各国政府积极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其碳减排提供帮助。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下,我国东部地区应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碳减排能力,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3)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全球碳源汇是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的共同结果,因而建议调控人类活动减少排放、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增强陆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陆地碳汇,从而有助于减缓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增长。
4)虽然以中、美、日为代表的全球碳浓度观测卫星遥感技术取得了关键突破,但碳卫星尚未达到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全覆盖的能力,难以做到全天候、全视角和全方位对碳排放源和陆地碳源汇进行实时监测。因此,构建全球大气CO2浓度、碳排放源和陆地碳汇的卫星监测网络,提升碳源汇观测能力,仍需各国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