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言
主要陆域生态系统状况
重要城市区域生态环境与发展状况
陆路交通状况
陆域太阳能资源状况
陆域水分收支状况
重点海域典型海洋灾害状况
结论与建议
致谢
附录
台风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
通过对2006年至2016年“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周边海域台风灾害的发生情况的统计,分析了“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重点海域台风发生的频次、空间分布、年/月变化及强度。
台风灾害中心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
2006年至2016年,“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周边海域台风灾害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如图所示。台风灾害中心集中在南纬40°到北纬40°之间,但赤道南北纬5°附近台风中心几乎不经过。台风发生最密集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中国东部海域和中国南部海域海域,表现为频次发生高,分布范围广。在南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海域台风分布呈现以南纬20°为中心的较密集分布带;在东太平洋海域,台风分布呈现东西走向;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域也是台风分布的密集区。从发生频次来看,“一带一路”海域台风发生高频次区域较少,频次范围主要集中在1~7次;南北半球相比而言,北半球高频次台风灾害区域明显多于南半球海区。
“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周边海域台风灾害逐年频次分布如下图所示。整体来看,历年台风灾害分布位置相近,集中在南北纬40°以内,最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这主要是由于西北太平洋有广阔的洋面,热带气旋可以较长时间发展,同时热带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大洋最暖的地方,夏季强烈的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在此造成强烈的垂直对流活动,有利将高温高湿的水汽从海洋向大气输送,容易形成热带气旋。从发生频次统计角度看,台风最大发生频次为5次,出现在2011年;从台风位置分布范围来看,范围最大的年份为2015年,最小年份为2010年。整体来说,“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周边海域逐年频次主要集中在3次以下,高频次台风区域较少。
台风发生频次的年、月变化
2006年至2016年“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周边海域累计台风发生次数的逐年变化如图所示。2006年至2016年累计发生台风753次,年均发生次数达到69次;2010年发生次数最少,为50次;2015年发生次数最多,高达88次。2006年至2016年“一带一路”海区历年发生次数均高于50次,沿岸国家和地区面临严峻挑战。
高强度台风中心风力较大,破坏性较强,下图给出了2006~2016年发生的高强度台风(Typhoon-4、Typhoon-5)的逐年统计结果。2006~2016年共发生高强度台风160次,其中2006年和2015年高强度台风发生次数较多。2015年发生26次,占总次数26.25%;2006年发生20次,占总次数12.5%。2008年和2010年发生次数较少,2008年发生8次,占总次数5%;2010年发生10次,占总次数6.25%。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海域高强度台风发生次数较频繁,年际差异较大。
2006年至2016年“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周边海域台风发生月份统计如下图所示。结果表明,1月份台风累计发生76次,2月份台风累计发生68次,3月份台风累计发生61次,4月份台风累计发生39次,5月份台风累计发生25次,6月份台风累计发生30次,7月份台风累计发生77次,8月份台风累计发生98次,9月份台风累计发生80次,10月份台风累计发生76次,11月台风累计发生64次,12月份台风累计发生59次。整体来看,台风发生月份分布较均匀,高于10%的月份发生在1月、7月、8月、9月和10月,低于5%的月份只有5月和6月,没有明显的月份集中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海域覆盖范围较广,弱化了不同海域的月份和季节性集中现象。
2006年至2016年“一带一路”海上蓝色经济通道周边海域强台风发生月份统计如下图所示。“一带一路”海域高强度台风(包括Typhoon-4,Typhoon-5)共发生160次,其中1月份发生13次,2月份发生11次,3月份发生12次,4月份发生8次,5月份发生9次,6月份发生6次,7月份发生16次,8月份发生22次,9月份22次,10月份发生25次,11月份发生8次,12月份发生12次。高强度台风发生月份明显集中,7~10月占比达到53.13%,1~3月占比22.51%,其他月份占比较少。
台风强度变化
“一带一路”海域2006年至2016年共发生台风753次,其中热带气旋(Tropical Depression)64次,热带风暴(Tropical Strom)332次,1级台风(Typhoon-1)93次,2级台风(Typhoon-2)54次,3级台风(Typhoon-3)50次,4级台风(Typhoon-4)111次,5级台风(Typhoon-5)49次。下图为“一带一路”海域台风强度等级占比统计图。整体来看,台风发生以热带风暴(Tropical Strom)为主,其次是1级台风,占比最小的是5级台风。低等级的热带气旋和热带风暴占比达到52.59%,对沿海区域造成影响较大的高等级4、5级台风占比为21.25%,依然占据较大比例。
因台风起源于大洋海域,南北纬5度范围内的低纬度海域台风中心很少经过,故在台风发生次数统计上,重点对比分析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和北印度洋的台风发生。2006年至2016年,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发生317次(42.1%),西南太平洋海域台风发生104次(13.8%),北印度洋海域台风发生60次(8%),南印度洋台风发生175次(23.2%)。从统计结果来看,四个海域台风发生等级热带风暴占比最大,其中北印度洋海域热带风暴占比达到68.33%,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风暴占比最小,为26.28%。影响最小的热带低气压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西北太平洋海域占比达到15.77%,其他海域占比较少,其中北印度洋海域无热带低气压发生。高等级4、5级台风在四大海域依旧占据较大比例,皆在15%以上,其中西太平洋海域占比最大,达到25.55%;其他海域高等级台风占比基本一致,南太平洋海域高占比15.39%,南印度洋海域17.72%,北印度洋海域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