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现状与态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典型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与态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公园生态状况与态势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国家公园总体状况
1、生态状况总体分析
报告监测的国家公园面积为86609km2,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所有国家公园面积的94%。从不同生态区来看,国家公园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湿润阔叶林生态区和北方森林/泰加林生态区,数量比和面积比分别达到53%和36%;其次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干旱阔叶林生态区、山地草原/灌丛生态区和温带针叶灌丛生态区,数量比和面积比分别达到35%和53%(详见表4-1)。温带针叶灌丛生态区的国家公园平均面积最大,达到5886km2,红树林生态区的国家公园平均面积最小,只有1330km2。
表4-1 基于不同生态区的国家公园数量和面积统计
从数量和总面积来看,分布最多的是森林类国家公园,其次是草地类国家公园和荒漠类国家公园,分布较少的是冰川、湖泊和湿地类国家公园。森林、草地和荒漠这三类国家公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数量比和面积比均达到91%)。从平均面积来看,最大的是草地类国家公园,达到5819 km2;最小的为湿地类国家公园(详见表4-2),仅为1330 km2。
表4-2 基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公园数量和面积统计
根据主要保护对象,可将21个森林类国家公园分为热带湿润阔叶林、热带干旱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4个亚类。其中,数量和面积最多的是热带湿润阔叶林国家公园,其次是寒温带针叶林国家公园,随后是热带干旱阔叶林国家公园,分布最少的是温带针阔混交林国家公园。从平均面积看,最大的是热带干旱阔叶林国家公园和热带湿润阔叶林国家公园,面积超过2000 km2;其次是寒温带针叶林国家公园,面积超过1600 km2;最小的是温带针阔混交林国家公园,面积为1372 km2,详见表4-3。
表4-3 不同森林类国家公园的数量和面积统计
在热带湿润阔叶林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的是马来西亚塔曼尼加拉国家公园,面积达到4525 km2;面积最小的是泰国奎汶里国家公园,面积为964 km2。在热带干旱阔叶林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的是柬埔寨维拉差国家公园3325 km2;面积最小的是泰国纳姆瑙国家公园,面积为970 km2。在寒温带针叶林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普里贝卡尔斯基国家公园,面积是4180 km2;面积最小的是俄罗斯巴什基利亚国家公园,面积为984 km2,详见表4-4。
在5个草原类国家公园中,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山地草原生态系统、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和寒温带草地系统。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通金斯基国家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面积为11837 km2;第二是乌兹别克斯坦恰特卡尔国家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草原生态系统,面积为11492 km2;第三是蒙古特热勒基国家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面积为2932 km2;第四是哈萨克斯坦外伊犁阿拉套国家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草原生态系统,面积为1645 km2;面积最小的是俄罗斯米切拉国家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为1188 km2,详见表4-4。
表4-4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2个国家公园的基本情况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2个国家公园的整体生态状况优良,生态状况指数在69至90之间,均值为83。其中,生态状况优秀的国家公园个数21个,数量比为66%,生态状况中等的国家公园11个,数量比为34%(图4-4和附表7.2.4-5)。
图4-4 不同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的生态状况
从经济走廊看,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和孟中印缅国家公园的生态状况全部优秀,中蒙俄、中巴和中国-中亚-西亚部分国家公园生态状况中等,未来具有较大提升的空间(图4-4)。无论是国家公园个数,还是各种生态状况指数,中国-中南半岛都明显优于其他经济走廊。从自然性来看,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最高,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巴居中,中蒙俄和新亚欧大陆桥最低。从结构完整性看,孟中印缅最优,其次是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中国-中亚-西亚,最后是中蒙俄和新亚欧大陆桥。从生态状况指数来看,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最优,分别为89和88;其次是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巴,分别为83和82;最小的是中蒙俄和新亚欧大陆桥,分别为77和74。
图4-5 不同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的人类干扰程度
(编号对应的国家公园参见表7.2.4-5)
从灯光指数反映的人类干扰程度来看,受人类活动干扰部分的面积占比平均只有2.3%,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公园的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小(图4-5)。其中,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公园的人类干扰程度最大,其次是中国-中亚-西亚和中蒙俄沿线,其他走廊沿线的人类干扰程度都非常小。从图4-5来看,六成国家公园的人类干扰程度非常小;两成国家公园的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加强保护。
2、生态状况变化趋势
在本报告监测的国家公园中,整体生态状况保持稳定的有26个,占监测的国家公园总数的81%,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半岛、中蒙俄、孟中印缅和中巴走廊沿线(图4-6);生态状况趋于变好的国家公园有2个,分布于中国-中南半岛和中国-中亚-西亚沿线;整体生态状况趋向变差的国家公园有4个,分布在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中亚-西亚的走廊沿线(图4-7)。
图4-6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公园生态状况变化趋势
图4-7 不同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生态状况变化趋势
(1)自然性变化趋势
从监测结果来看,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保持稳定的国家公园有19个,占比为60%,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半岛沿线(图4-8)。生态系统自然性趋势变差的国家公园有11个,数量占比为34%,主要分布于中国-中南半岛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另外中蒙俄和中国-中亚-西亚沿线也有分布;说明这些走廊沿线的国家公园受到的干扰有加重的趋势。2个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保持了向好的趋势,分布于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巴经济走廊(图4-9)。
图4-8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公园自然性变化趋势
图4-9 不同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公园自然性变化趋势
(2)结构完整性变化趋势
走廊沿线过半的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稳中向好。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变差的国家公园有15个,比例为47%,在各走廊沿线均有分布,其中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中南半岛沿线分布最为集中(图4-10);说明了这些走廊沿线的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结构完整性有变差的趋势。结构完整性基本不变的国家公园有9个,占28%,分布在中蒙俄和中国-中南半岛走廊沿线;而结构完整性趋于变好的国家公园有8个,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半岛走廊沿线,中国-中亚-西亚和孟中印缅沿线也有分布。
图4-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公园结构完整性变化趋势
图4-11 不同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结构完整性变化趋势
从不同走廊来看,中国-中南半岛和中蒙俄走廊沿线结构完整性稳中向好的国家公园数量占比最高,达67%,孟中印缅和中巴走廊沿线次之,为50%,中国-中亚-西亚和新亚欧大陆桥走廊沿线数量比较低,分别为40%和20%(图4-11)。
中国-中南半岛走廊沿线有12个国家公园,结构完整性向好的有6个,变差的有4个,稳定的有2个。中南半岛地处热带地区,国家公园分布着大量的热带雨林,水热条件好,人类干扰程度低,热带雨林结构完整性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新亚欧大陆桥的5个国家公园中,有4个结构完整性变化趋势向差,这与人类干扰程度吻合(图4-5),当人类干扰达到某种程度时,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会加剧。
(3)结构稳定性变化趋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均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其中,结构稳定性变好的国家公园有27个,数量占比为84%,在各走廊沿线均有分布,其中最多的是中国-中南半岛,其次是中国-中亚-西亚、中蒙俄和新亚欧大陆桥。结构稳定性持平的国家公园有5个,数量占比为16%。
图4-12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公园结构稳定性变化趋势
从不同走廊来看,结构稳定性向好的国家公园在各走廊沿线均有分布,其中数量占比最多的是中国-中亚-西亚、中蒙俄和孟中印缅走廊沿线。
图4-13 不同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结构稳定性变化趋势
(4)生产力变化趋势
遥感监测的植被生产力水平所反映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表明,九成国家公园生产力稳定性向好。其中趋于变好的国家公园为13个,占公园总数的41%;趋于稳定的国家公园为16个,数量比为50%;生产力稳定性向差的国家公园有3个,分布在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和孟中印缅走廊沿线。
图4-14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公园生产力变化趋势
图4-15 不同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生产力变化趋势
从各个走廊沿线来看,中国-中南半岛、中蒙俄和中巴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的生产力稳定性稳中向好;中国-中亚-西亚和新亚欧大陆桥走廊沿线国家公园的生产力总体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