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言
全球农气与农情监测
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监测
2020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
地中海地区粮食安全形势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全球农情状况
本节重点就北半球秋收和南半球夏收作物生育期(2019年4—10月)以及北半球夏收和南半球秋收作物生育期(2019年10月—2020年6月)两个时段的农作物生长状况进行概述,着重分析大范围农作物长势异常状况。本节仅对全球农情状况进行总体论述,各洲际农业主产区和中国的农情状况请参阅附录H和I。
北半球秋收和南半球夏收作物生育期(2019年4—10月)内,全球农情异常状况主要发生在南半球的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南部和东部、澳大利亚东部和非洲南部,以及北半球的南亚西部、欧洲中部与东部国家、美国西南部等地区,异常状况发生区域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较低(图2-3)。
图2-3 2019年4—10月期间全球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从南半球来看,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南部和东部、澳大利亚东部以雨养农业为主,夏收作物生育期受持续干旱少雨影响,作物长势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南非和赞比亚等国家冬季作物由于降水不足受到水分胁迫的严重影响。
从北半球来看,南亚7月以后的强降水减缓了前期大部分区域的水分亏缺状况,除印度西北部和南部局部地区外,作物长势总体恢复到平均水平;欧洲中部和东部,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受高温和降水不足的影响,欧洲西部国家6月和7月经历了两次热浪,欧洲作物长势总体不及往年;加拿大草原和美国大平原北部5月由于降水的减少和温度上升发生旱情,7月以后降水的增加缓解了作物缺水的现状, 作物生长形势大幅改善,美国冬小麦主产区大平原南部地区的作物长势较好。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地区总体降水不足,前者作物长势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7—10月降水短缺,对秋收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后者5月份干旱对小麦生长发育不利,6—7月持续的干旱对秋粮作物早期生长发育有一定负面影响,加之生育期受病虫害的影响,导致秋收作物单产下降。
北半球夏收和南半球秋收作物生育期(2019年10月—2020年6月)内,大范围的农情异常状况主要发生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以及北半球北美洲中部、北非摩洛哥、欧洲东部、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地区、中国东北部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异常状况发生区域最佳植被状况指数较低(图2-4)。
图2-4 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全球最佳植被状况指数
在北半球,美国大平原南部总体降水充沛,4月份突发的大范围的寒潮可能在科罗拉多州东部和堪萨斯西部的局部地区对小麦造成了冻害,但总体上全区丰富的降水弥补了冻害的影响,对小麦生产影响有限。非洲地区,摩洛哥1—3月降水偏少,特别是南部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作物状况不佳。欧洲地区,2019—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冬天,有利于作物的越冬和返青,大部分国家作物长势总体正常,但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越冬期以来受降水偏少的影响,冬季作物长势较差;土耳其中部主要的粮食产区受年初缺水影响,冬小麦长势不佳。亚洲地区,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地区、以及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季作物,最佳植被状况指数低值与物候年际差异有关,如中国黑龙江省4月下旬出现了短时寒潮,春季作物播期较往年略有推迟;东南亚柬埔寨、越南南部、老挝和泰国东部2020年初以来由于降水不足,且天气干燥,大面积旱情对旱季水稻生长不利。
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自年初以来降水增加,干旱状况缓解,作物长势恢复正常,但西部仍然持续干旱,作物长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巴西2020年1月以来巴拉纳河流域和亚热带农牧区受水分亏缺影响不利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