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言
全球农气与农情监测
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监测
2020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
地中海地区粮食安全形势
结论与建议
致谢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
2019年中国大宗粮油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总产量为56,538.6万t,增加了1,073.7万t,增幅1.9%。其中,中国玉米产量为22,434.5万t,增幅1.2%,得益于7月下旬以来玉米产区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水稻产量20,308.4万t,增幅2.9%;小麦产量为12,351.6万t,增幅1.6%;大豆产量1,444.1万t,增幅2.9%,主要得益于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增加4%(图3-2)。
(a)
(b)
图3-2 2019年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主产省份产量(a)及同比变幅(b)
2019年中国夏粮(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冬小麦和油料作物油菜)总产量为12,804.4万t,与2017—2018年度相比,增产181.5万t,增幅为1.4%。2019年秋粮(包括玉米、中稻/一季稻、晚稻、春小麦、大豆、块茎类作物和其他小宗秋粮作物)产量为46,677.6万t,比2018年增长2.4%,主要是由于玉米和水稻产量同比增加。
1. 玉米
2019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在201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至3,965万ha,与2018年相比缩减0.4%;其中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种植面积均小幅下降,分别减少28千ha和11千ha,吉林省和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几乎持平。山东、山西、河南和河北等省份受夏播以来持续旱情影响,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山西和山东两省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全国居前,分别缩减59千ha和44千ha。东北地区北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四盟市)降水增加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单产同比增加;山东、河南等省份玉米播种以来降水偏少,玉米单产减幅均超过2%。2019年8月上旬的台风“利奇马”为东部沿海省份(山东、江苏等)带来强降水,缓解旱情的同时引发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对玉米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水稻
2019年水稻总产量为20,308.4万t,同比增产2.9%(图3-3)。全国水稻种植面积3,247万ha,同比略增30千ha,增幅为0.1%。早稻受种植面积缩减和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产量同比下降80.9万t,减幅为2.4%,广东、广西、福建和江西早稻产量减幅均超过4%。中稻/一季稻和晚稻产量的增加促成了全国水稻的丰产,其中中稻/一季稻产量为13,319.0万t,同比增产3.4%,增产约439.2万t,主要得益于生长高峰期至成熟期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中稻/一季稻单产同比增加2.8%。由于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同步增加,晚稻产量增加了6.3%,达到3,665.7万t。
图3-3 2019年中国水稻主产省份早稻、中稻/一季稻、晚稻产量
3. 小麦
2019年全国小麦产量为12,351.6万t,同比增产1.6%。春小麦产量略有下降,主要是开花期阴雨寡照天气所致。冬小麦种植面积为2,331万ha,同比增加0.4%,主要得益于河南和山东两大冬小麦主产省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国冬小麦平均单产为5,053千克/kg/ha,与2018年相比增幅约1.2%,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同步增加促使中国小麦增产。就各省而言,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份冬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实现同步增加,分别增产72.4万t、122.4万t、23.7万t和40.3万t;甘肃省自2018年秋播以来农业气象条件良好,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达10.2%,全省小麦增产12.3%,为各省中小麦增产幅度最大的省份。陕西、山西、河北三省冬小麦受水分胁迫影响,单产减幅居前,三省冬小麦总产量分别减少24.5万t、14.6万t和46.2万t,减幅分别为5.9%、6.1%和3.7%;湖北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幅位列所有主产省份第一位,种植面积减少6.2%,导致冬小麦减产10.2%。
4. 大豆
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约1,444.1万t,同比增产40.5万t,增幅2.9%,这是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第四年增加。大豆生长高峰期之后充足的降水不仅缓解了前期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旱情,也为大豆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东北地区作为大豆主产区,大豆生产表现良好,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同步提升,对中国大豆增产的贡献超过一半,其中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37千公顷,增幅达5.4%,产量增长8.1%。内蒙古和吉林大豆产量比2018年分别增加了5.8%和10.2%。山西省由于大部分耕地无有效灌溉措施,旱情对该省大豆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大豆产量减幅达到8.8%,为中国各省中大豆减产幅度最大的省份。